守住安全底线 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2017-01-09 10:37:41|来源:金融时报|编辑:许炀

  自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以提升社会福祉,增强对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为大众提供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为根本目标的普惠金融,在2016年便被广泛提及与探讨。如何认识普惠金融,如何有效服务小微企业,如何看待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已成为现阶段从业者热议的话题。

  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琦表示,普惠金融政策要着重解决基础设施、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来促进供需的对接,供需对接的内容主要是资金,有需求方和供给方。促进供需的对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果,尊重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的市场属性是研究普惠金融的出发点。

  东方邦信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岚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胡岚认为,普惠金融是“绿色”的,所谓“绿色”,是要去除杂质、去伪存真,是真实、可持续的。只有这样,普惠金融才能够真正在中国实现普惠的意义,实现真实的发展。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坦言,普惠金融缺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发展框架,同时也缺乏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普惠金融应该是有底线的。”胡岚强调,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有其风险属性,如果没有风控,没有可持续发展,其能力便不能称之为金融。

  在政府层面,张琦建议,政府制定规则制度来确保机构的交易规则与行为,建立市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一旦在交易中付出较少成本但获益较大时,一定会产生所谓的道德风险,产生政策套利。我们重点要防范道德风险,这应该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或者在制定普惠金融政策方面的一个立足点。”

  在张琦看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首先要解决小微企业的有效需求问题,要有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不应该是扶贫行为,而应是商业行为,这种商业行为才能够具备可持续性。”

  从中国扶贫基金会下属的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小额扶贫试点项目逐渐转型成为商业可持续的小微金融机构。中和农信总经理刘冬文表示:“我们机构有一个很简单的使命,就是要打通农村金融的最后‘一百里’。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上可以实现用商业化的手段,用商业可持续化的方式为那些贫困农户,特别是那些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人获得金融服务。”

  另外,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董事长、华夏新供给研究院院长王广宇也表示,体系不健全是造成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要持续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多业态的中小金融机构,以推动民间融资的阳光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应用也辐射到了传统的普惠金融机构。恒昌公司首席风控官陈以平表示,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普惠金融有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等科技手段来实现其可负担与可持续的发展,造福广大的民众。

  据刘冬文介绍,虽然中和农信服务对象为低端农户,单笔贷款额度不高,但内部管理运用了先进技术。“过去叫ICT,现在叫数字金融,应该说通过这些方式确实使我们的效率得以提高、风控能力得以加强,未来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将能够提高农村小贷的效率。”

  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出台标志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陈以平表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城镇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等传统金融体系中的弱势群体。近几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理财等方面的发展非常迅猛,对传统金融体系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用户深深地感受到了互联网数据应用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但与此同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滞后的征信体系是这些挑战中尤为突出的一个。

  陈以平直言,目前国内的征信行业处于信息孤岛状态,这制约了机构了解客户与征信评估。

  除了普惠金融领域中传统的NGO(非政府组织)、小贷公司等服务于“三农”、小微企业的机构外,互联网金融已被认为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表示,互联网金融尤其是普惠金融,服务面向广大群众,一定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这些涉及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守住网络安全和金融安全底线,需要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不断探索,信息的监管理念模式也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监管的广泛应用,同时也需要行业组织的自律发展,在遵守法律法规、有效控制风险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展业务。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