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牌照下 苏宁金融如何破盈利难题

2017-04-10 15:43:17|来源:北京商报|编辑:许炀

  近年来,大型企业扩张金融版图已不是新鲜事,谋求金融全牌照、发力金融综合化经营成为必走之路,也获得了市场更多的关注。不过,对于不少“跨界”金融领域的大型企业来说,金融业务短时间内实现盈利或者持续盈利还存在一定困难。

  日前,苏宁云商发布的2016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度末,苏宁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金服”)营业收入为10.704亿元,实现净利润为1142.2万元,而在2015年苏宁金服的营业收入为11.831亿元,净利润为3.13亿元。同时,另据苏宁云商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消费金融”)2016年度营业收入1.058亿元,净利润亏损1.89亿元,2015年的数据显示,营业收入为8100.5万元,净利润亏损6168.7万元。

  对此,苏宁云商解释称,此阶段苏宁消费金融净亏损的原因为“报告期内处于发展用户、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阶段,加大了促销推广投入,支出较大。同时,该公司还在软硬件建设、风控模型、团队组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未来,随着用户黏性增加,使用场景的进一步丰富,以及大数据支撑下的风控能力的不断提升,产品利润将有所提升,消费金融公司效益将逐步得到改善”。

  在苏宁云商给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回复中指出,苏宁金融2016年交易规模超5000亿元,净增激活会员突破1000万,苏宁金融业务(支付业务、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总体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57.21%。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2月11日,苏宁消费金融获得消费金融牌照,成为第九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2015年5月29日,苏宁消费金融开业。此后,2016年10月1日,苏宁云商对苏宁消费金融增资1.47亿元,持有苏宁消费金融49%股权。

  易观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子川认为,消费金融领域一般情况下第二年实现盈利,前提是外部渠道业务贡献占比会较大,但如果是内部场景的搭建培育,要提升用户新增及老客户的忠诚度与复贷率,同时控制坏账水平,亏损周期可能会有所加长。

  此外,在机构争相布局的背后,消费金融行业也曝出不良率高等诸多问题。有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末,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率大约在2%-3.7%之间。此外,一位消费金融公司人士透露,不良率8%-10%属于消费金融行业可接受范围。同时,在2016年底,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公开披露,截至2016年9月末,消费金融公司全行业资产总额1077.23亿元,贷款余额970.29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4.11%,贷款拨备率4.18%。

  对此苏宁云商表示,苏宁消费金融贷款期限较短且2016年苏宁消费金融实行年底一次核销政策,因此年中某个时期不良率出现阶段性偏高现象。随着“任性云控”、全流程反欺诈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风控不断升级,加之年底核销政策的实施,目前不良率已处于行业前列水平。根据2017年一季度形势,苏宁消费金融不良率预计在3%左右,优于行业水平。

  就苏宁金融的业务版图而言,走的是“融资+支付+理财”全产业链布局路线,立足做综合金融。苏宁集团虽然牌照布局时间短但最为齐全,从2012年到2016年底,苏宁获得了13块金融牌照。苏宁云商财报显示,报告期末苏宁银行获批筹建,拟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苏宁银行的筹建工作,定位为科技驱动的O2O银行,苏宁金融生态布局将更为完善。

  对于未来苏宁如何让金融业务更快地步入快车道,李子川认为,苏宁金融的优势是其线上线下的供应链资源,劣势是零售与消费金融还没有起到很好的联动,造血还不到位,现在更多是零售对金融业务的扶持。

  另一位分析人士认为,苏宁集团旗下有线上线下零售、体育、文化、地产等方面资源,上游供应商、开放平台商户有融资需求,其中一部分可以转化为资产端项目,提供信贷、众筹等服务,也可以成为企业理财客户;用户在线上线下消费时,为消费金融推广提供了场景;苏宁会员、地产项目业主等资源可以转化为理财用户;体育、文化等资源可以作为场景来开发,导入理财业务。所以如何把这些优势进行更好地转化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考虑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刘双霞)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