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碍中国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中国国际收支形势不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等短期影响而轻易发生改变。”尽管疫情给进出口形势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2月15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内外部扰动因素的冲击,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与稳定。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反映了深层次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体现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效果。一方面,受国内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调整影响,中国经常账户运行进入更加均衡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处于合理区间。根据外管局2月14日公布的201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去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为1775亿美元,与GDP之比为1.2%。另一方面,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中长期外资稳步流入,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平衡。
“疫情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未来,中国国际收支仍有基础、有条件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宣昌能表示,中国经常账户有望保持小幅顺差,且跨境资本流动仍将以平稳运行为主。
在宣昌能看来,中国经常账户保持小幅顺差主要有四大支持因素。一是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备,并正在加速转型升级,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强。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助于两国经贸往来和增强全球贸易信心,将发挥稳定外贸进出口的作用。二是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总体稳定,体现了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未来这一态势将会延续。三是中国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收益有所增加,投资收益状况有望逐步改善。四是目前中国储蓄率依然在40%以上,居全球前列,有助于经常账户收支维持在合理区间。
同时,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也将以平稳运行为主。首先,疫情短期影响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国内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有助于稳定直接投资等中长期资本流入,预计直接投资将总体延续顺差。其次,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度稳步提高,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有利于证券投资项下资金保持净流入,尤其是债券市场开放,吸引境外央行等机构中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稳定性较高。再次,外债结构优化,近年来外债增长主要是由于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债券,币种和期限错配风险降低,相比前几年更加稳健。最后,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对市场理性预期的培育作用有所显现,中国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的外汇交易行为更加理性。此次疫情并没有改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总体格局,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说明中国外汇市场更加成熟,有助于跨境资本流动的平稳有序。
宣昌能强调,总体来看,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国际收支能够实现基本平衡,体现了金融体系较强的适应能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内外部平衡和稳定的基础是稳固的。未来,中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基本平衡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