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相互保”:销售火爆走势待察

2018-11-01 08:58:37|来源:经济参考报|编辑:许炀

  “0元加入,先享保障;一人生病,众人均摊;30万保障,帮一个家。”支付宝日前上线的一款名为“相互保”的互联网保险产品近日迅速蹿红。来自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自10月16日“相互保”推出后,9日内用户数已突破1000万。而截至10月31日,已有超1400万人加入“相互保”。

  不过,在“相互保”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少疑问也同时出现。这种新型的互助保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该保险产品能否代替重疾险,10%管理费是否过高等,都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焦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相互保”的低门槛确实能为部分人解决基础保障需求,有利于大众的健康保障理念的普及和保险用户教育。而对于其未来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则需要更多时间去观察。

  低门槛高赔付成“走红”主因

  所谓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作为支付宝的一项全新健康保障服务,蚂蚁保险和信美相互联手面向蚂蚁会员推出“相互保”。该产品介绍显示,年龄不超过60岁,并且芝麻分超过650分的蚂蚁会员,无需缴费即可加入,并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一旦出险,可享受到覆盖100种重疾的保障金,39周岁以下30万元,40-59周岁10万元。加入“相互保”的成员,只有在其他成员患病时,才会参与分摊理赔费用。

  “零费用”加入是“相互保”吸引如此多用户的重要原因。今年27岁的北京王女士表示,“在加入‘相互保’之前,我还没买过商业保险,主要是感觉保险门槛比较高,然后一年投入成本也不少,而这个感觉简单灵活一些。”和她情况类似的用户不在少数。据蚂蚁保险的最新调研显示,62.5%的调查用户表示在加入“相互保”前,没有购买过商业健康保障。

  多位加入“相互保”的用户对记者表示,“反正加入也不需要花钱,如果后续发现分摊额太高也可以选择退出”。

  根据“相互保”规则,每月两次公示、两次分摊。在公示日,期间发生的确诊赔案均会在适度隐藏敏感信息的前提下,给予公示并接受异议申诉。公示无异议的所有赔案产生的保障金,加上规定的10%管理费,会在分摊日由所有用户均摊。均摊实际金额则视每期公示的实际情况而定。单一出险案例中,每个用户被分摊到的金额不会超过1毛钱。

  不能替代重疾险 仅为有益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相互保”上线之后,不少人拿“相互保”和商业重疾险去对标。看起来更便宜的“相互保”是否能够替代现有的重疾险呢?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表示,“相互保”跟传统的重疾险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前期用户教育的过程。“一方面,‘相互保’保障额度还不够高。39岁以下保障额度为30万元,40岁到59岁保障额度为10万元。在现实中,重大疾病的患者和家庭所需要的医疗成本远远高于这一数额。另一方面,‘相互保’保障期限不够长。‘相互保’会在60岁后自动退出,而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递增而不断升高。因此‘相互保’更多是作为重疾险的一种辅助,惠及更多缺乏商业健康保障的群体。”他表示。

  资料显示,重疾险保额较高,但保费同样较高。以同在支付宝上线的额度为50万元的好医保重疾险为例,以35岁的投保人估算,每年需交保费近1万元,且需连续缴纳20年。大都会人寿此前发布的《2017年理赔报告》建议,针对重疾保障的明显缺口,人们应尽早全面规划,尤其是对于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人群而言,更需要配置足额的重疾险保障。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相互保”只能是一种基础性和补充型的产品,消费者应珍惜最佳投保资质购买合适的商业保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相互保”更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整个保险行业教育用户,提升大众健康保障意识,最后扩大行业发展空间。“对于还没有配置重疾险的年轻人,可以先加入‘相互保’,如果已配置了重疾险,加入‘相互保’相当于多了一份保障,”他表示,“仅有‘相互保’远远不够,还需配置期限较长、保额较高的重疾险,此外,还可以购买一份医疗险,解决医疗费实报实销的问题。”

  运营前景有待继续观察

  “相互保”是中国市场上首个互助性的保险产品,究竟这种创新运营模式的保险产品能走多远?不少市场人士对此打出了问号。

  由于与传统保险收取固定保费不同,“相互保”赔付资金来自其他成员分摊,因此有人担忧,成员出险越多分摊越多,这是否意味着投入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更为极端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参保人纷纷退保导致项目投保人少于330万而自动强制取消?“相互保”的可持续性究竟如何保障?

  对此,尹铭回应称,“相互保”作为保险,其可持续性来源于用户的体验。“用户要退出有两个理由,一个是他买了更好的产品,不再需要‘相互保’这样的保障,另一个是他感觉自己分摊的太多。”他还说,“我们会把每一年的分摊额当作最重要的用户体验去做,如果大家感觉这是个无底洞往里砸钱,这个产品就无法持续。”

  信美董事长杨帆亦也表示,信美相互将投保人年龄限定在出生后30天到59周岁之前,确保成员出险率在可控范围内,也是充分考虑了赔付额度与成员分摊额度之间的平衡。根据此前信美相互的精算结果,“相互保”的分摊额度与成员的实际重疾发生率高度相关,预计第一年参与的成员每人需分摊的实际金额约需一两百元。

  此外,按照协议,成员的分摊费用还包括10%的管理费,如果按最高赔付金额30万元来算,1个确诊案例管理费为3万元。有部分人士表示“由于‘相互保’产品并不提前收取保费,因此这一管理费费率水平并不合理”。对此,尹铭解释称,该管理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风控,第二个是反欺诈,第三个是核赔。“我们收取10%是为大家负责。”尹铭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减少道德风险,保障运营过程和保费支出透明公正,除了遵守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相互保”还设立公示制度,接受全体成员监督;引入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不可篡改;同时蚂蚁金服凭借多年反欺诈的积累和信用体系建设,将芝麻分和内部风控数据库与“相互保”结合,防止逆选择和有组织欺诈行为;区块链平台、案件公示、“赔审团”等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借助公众力量监督欺诈行为。

  对于“相互保”未来发展的前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仍需时间观察。一位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相互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能否产生很好的效果,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些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指出,“相互保”的低门槛确实能为部分人解决基础保障需求,有利于普及大众的健康保障理念和进行保险用户教育,应抱有宽容态度观察其后续发展。“如果它后续做得很好,确实对解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贡献,那的确是可持续的。应该宽容新生事物和鼓励科技创新,至于未来发展如何,还是有一个观察期。”他说。(记者 向家莹 张莫)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