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竞逐区块链 诸多难题待解
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银行是区块链领域最踊跃的探路者。近年来,国内外多家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贷、清算等领域。区块链独特的信任机制,被银行视作创新风险管理、简化交易流程的关键技术突破。不过,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生态仍在建立过程之中,应用十分有限,诸多难题仍有待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热捧区块链 各显身手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共识机制,具有实现智能合约的能力。共识机制保证了不同节点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信任、获取权益,且信息不可篡改;智能合约则保证合同条件满足时,合同准确、自动执行,不仅高效,且避免了外界干扰。
“对于银行业而言,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其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相当于提供了基于技术的新型信用,有利于增加交易透明度、打击欺诈。”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朱小黄说。
盘点早前发布的国内各大银行年报,不难发现,多家银行已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扶贫、信贷、清算、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中国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场景,打造贵州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的透明管理。
中信银行年报透露,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贸易融资和信用卡获客领域,推出了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证应用联盟,有效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建设银行在年报中写道,2017年,主动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在同业中率先实现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保理领域的区块链跨行、跨境的实际应用,通过区块链累计交易业务量达到16亿元,覆盖20家境内外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也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还推进了金融数字积分(简称“嗨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
三类应用场景 各有应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银行应用区块链的领域,集中在交易、清算、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核心优势体现在可信、快捷。
以中信银行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为例。此前,信用证传输存在诸多问题——证本和单据要通过邮寄传递;纸质信用证不易保存、容易伪造;信用证需要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送确定电,但SWIFT不支持中文。
2017年7月,中信银行尝试使用区块链传输信用证后,即实现了跨行信息实时传输,不再依赖邮寄;纸质信用证的保存、伪造问题得以解决;信用证状态的变化也实时可查。
“在国内,区块链完全可以取代SWIFT,实现自主可控的国内信用证交换。”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金融产品IT创新实验室副处长姜鹏表示。目前,这一系统已在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之间运行,且完成了数十亿总额的交易。
金融科技第三方分析机构“零壹财经”去年发布的一份金融机构区块链应用报告指出,应用区块链的金融场景大致有三种——需要多方机构参与的场景、中心化系统的场景和需要第三方机构增信的场景。
第一类场景的痛点在于交易环节多、耗时耗力,如跨境金融;第二类场景的痛点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心系统出问题,所有节点都会瘫痪,如供应链金融;第三类场景的痛点是信用验证需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如第三方支付和供应链金融中的信贷环节。而区块链的应用,理论上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
中信银行的尝试涵盖了第一类和第三类场景,中国农业银行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则是典型的第二类场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打造的“区块链+资金托管”则属于第一类场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合伙人兼中国区银行与金融市场行业总经理范斌向记者介绍了其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发的区块链资金托管系统。以往,典型的托管业务流程涉及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等多方,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交易时需要多方反复校验、补充信息、对账,费时费力。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后,基于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这四大功能,信息实现了多方实时共享,交易流程缩短了六到八成。
“区块链技术还帮助IBM全球融资部门省了约1亿美元的流动资金。”范斌说。2016年至2017年间,IBM引入区块链技术管理融资环节中的发票和付款,资金在往来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环节减少,进而节省了资金占用时间。
目前仍未形成推广生态
银行为何如此钟情区块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在金融机构中,银行是最早一批试水区块链的。除了区块链本身的技术魅力外,行业竞争压力也使得银行愿意“尝鲜”。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坦言,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果大爆发”,“商业银行是抓住这股浪潮完成蜕变,还是让移动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领域重演,关键是未来三年的作为。”
不过,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推广起来也并非一帆风顺。朱小黄表示,只有银行普遍应用了区块链,交易才能真正实现高效。但目前一些银行的应用多限于试验或内测,难以形成生态。
“我们一开始落地区块链信用证项目的时候,就选择和民生银行合作推动业务应用。如果只有一家银行用这个技术,就没有实际意义。必须有生态支撑。”姜鹏说。好在目前银行普遍认识到了这一点,“银行业中研究区块链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有了互相合作的意识。”
黄震还提醒,无论是什么金融机构,用区块链技术,首先就是要明确区块链“不能做什么”。
“目前区块链不能跑高频、并发的交易,网速、算力无法支撑。比如支付领域,如果是网购,还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是期货高频交易,就做不了。”黄震说。
姜鹏说,在设计区块链的体系之初,中信银行仔细论证了适合使用区块链的业务环节。
“从全球的经验看,目前还不适合用区块链去做大而复杂的体系建设,不要试图用区块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重点解决核心问题。做太复杂的系统耗费时间,技术发展那么快,没做完旧的系统就面临新技术的迭代了。”姜鹏说。
“只解决核心问题”的思路,确保了区块链上线后,中信银行各支行相关业务操作无需流程改造,就可以实现业务升级。
范斌坦言,银行全面应用区块链还需要时间,IBM对于区块链开源社区的投入将会继续下去,一方面是为了培育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夺区块链平台的制高点。随着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快速迭代,金融机构使用这项新技术的场景仍然有诸多想象空间。(记者 王晓洁 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