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身险:回归保障在路上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业务异军突起,极大地推动了保险行业转型创新发展。不过,随着“保险业姓保”的监管导向不断落实,曾经以理财型业务独大的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开始快速转型,业务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保费增幅也由前几年的三位数降至两位数。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外发布了《2016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增速明显放缓,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增幅大幅回落
2016年,互联网人身险累计保费规模达1796.7亿元,同比增长22.6%,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然而,2016年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增速明显放缓,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不仅相较于2015年高达3.15倍的同比增幅大幅回落,而且低于去年31.72%的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跑输行业平均水平。
一直以来,理财型保险业务都是互联网人身险业务中的绝对“顶梁柱”,随着近年来“保险业姓保”的监管导向不断落实,理财型保险业发展受到各方面硬性约束。
在互联网人身险经营主体数量方面,则一改近几年不断增长的趋势。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61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其中,中资公司39家,外资公司22家,数量与2015年持平。
《报告》显示,第三方平台仍然是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主力渠道,消费者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投保的比例有一定提升。2016年,互联网人身险总承保件数为2.67亿件,月承保件数稳定在两千万件。其中,保险公司官网承保件数为0.16亿件,占总承保件数中的5.9%,相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保险公司官网实现的规模保费占比从年初的3.9%提高到年末的8.2%;第三方平台承保件数为2.5亿件,占比高达94.1%。
竞争日益激烈
虽然去年互联网人身险经营主体数量与2015年持平,但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竞争加剧。互联网保险业务已成为中小公司突破瓶颈,实现保费快速增长的重要业务渠道,去年中小人身险公司继续大力开拓互联网保险业务。
从保费规模看,去年互联网人身险市场份额排名前5位的公司均为中小公司,分别为弘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和国华人寿,占比合计76%,相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而市场份额排名前10位的公司占比合计92.8%,相比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
从承保件数看,去年互联网人身险承保件数排名前5位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型公司,分别为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和平安养老,承保件数排名前10名公司承保件数占比为89.6%。
同时,通过保险公司官网进行投保也多集中在大型公司。去年,通过保险公司官网进行投保的客户数量合计4946659人。其中,平安人寿官网承保1737586人,占保险公司官网投保总人数的35.1%;平安养老官网承保1255325人,占比25.4%;新华人寿官网承保650952人,占比13.2%。
结构迅速调整
就产品结构而言,去年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可谓是“大洗牌”。
互联网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494.1亿元,在人身险年度保费中的占比为83.1%,较2015年占比下降13.5个百分点;年金保险保费收入为247.5亿元,占比为13.8%;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31.8亿元,占比约为1.8%;意外伤害保险保费规模为23.3亿元,占比约为1.3%,由2015年的互联网人身险第二大险种降至第四。
在寿险产品中,投连险保费规模达到890亿元,在寿险年度总保费中的占比高达59.56%,相比2015年增长超过一倍;万能险保费规模为286.7亿元,占比为19.19%,相比2015年大幅下降;两全保险年保费规模为158.6亿元,占比为10.62%;其他险种,包括分红保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保费规模合计158.8亿元,占比约为10.63%。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互联网健康险取得快速发展,实现保费3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9.9%,在人身险总保费规模中的占比上升至1.8%。其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保费规模为17.2亿元,占比为54.1%;重大疾病保险保费规模为6.8亿元,占比为21.5%;防癌保险保费规模为4.7亿元,占比为14.9%;其他险种,包括定额给付医疗保险、护理险等保费规模合计3亿元,占比为9.5%。
而意外伤害险保费在人身险总保费中的占比较2015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意外伤害险保费规模为17.7亿元,占比为75.9%;旅游意外伤害险保费规模为2.1亿元,占比为9.2%;其他类型的意外伤害险保费规模为3.5亿元,占比为14.9%。(记者 刘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