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移动支付PK第三方支付
现在外出吃饭、购物,带现金的人越来越少了。从刷卡支付到现在直接手机扫码支付,支付手段越来越便捷。记者近日发现,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不甘落后,纷纷布局扫码支付领域,抢占这块蛋糕。日前,建行河北省分行举行“龙支付”产品推介会,据悉,这是建设银行向“互联网+”转型发展,首次推出的个人支付品牌。也是同业首个融合NFC、二维码、人脸识别等各种新型支付技术,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全覆盖的全新支付产品组合。据记者了解,不仅仅是建设银行,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均推出了移动支付产品。那么,银行系移动支付与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否存在优势呢?
不带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正在成为消费习惯
又到了年底同学、朋友聚会多的时段,在省会某单位工作的郑茹,今年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她告诉记者,这个月她参加了三次同学聚会。“除了一部手机之外,我没有带银行卡。”郑茹说:“吃饭、喝茶、看电影全部可以用手机移动支付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郑茹这样,习惯移动支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截至今年8月份,我国的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58亿,其中,大学生和23-29岁的职场新人构成了生力军。78%的受访者表示曾使用移动支付买过衣服;71%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移动支付订外卖或者在餐厅付款;77%的受访者表示用微信或支付宝处理生活账单;50%的人直接使用手机规划并支付行程。今年4月,微信支付团队宣布启动“星火计划”,计划投入1亿元营销经费,全力扶持平台服务商。腾讯公司微信支付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可能还会考虑ToB市场,比如像农业、工业的考量,来进行场景上的创新和应用。蚂蚁金服宣布,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0亿元现金,至少扶持百万开发者和千万中小商户及机构。
根据某咨询机构预测,今年年内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到2018年则有望超过18万亿元,之后还有望保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
商业银行纷纷发力移动支付
互联网企业在移动支付市场激战正酣,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发力。
今年7月15日,工商银行发布二维码支付产品,正式进军移动支付战场。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行推出的二维码产品可覆盖线上线下和O2O支付全场景,使工行与广大的中小商户建立了一个直接的联系,未来银行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掌握和了解这些广大商户的生产经营的情况、现金流,从而银行为这些广大商户提供信贷融资支持,搭建了一个好的数据基础,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12月,建行在我省推出“龙支付”,从页面设计来看,该支付产品与微信支付、支付宝非常相似,有AA收款、付款码等功能。
此外,农业银行推出K码支付,交通银行推出了“云闪付”“立码付”,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也陆续推出二维码转账支付。
银行系移动支付优势在哪里
在今年二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42.8%,财付通占比20%,二者已经瓜分超六成的市场。在大中城市中的线下商超、餐饮等线下高频支付场景大部分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所覆盖的现实面前,银行还有多少机遇?
工行表示,与第三方支付相比,“银行系”二维码个人付款、收款均无手续费,且个人间交易资金实时即可到账,第三方支付机构则对提现加收手续费,支付账户内的资金不再能免费回到个人银行账户。因此,银行系的二维码在手续费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在安全方面,工行二维码支付过程可对原始卡号变异处理,隐藏真实卡号信息,并可进行单笔、日累计交易限额管理,且24小时实时监控二维码支付交易。据了解,民生银行和建行的二维码采用Token技术,本身不包含账户敏感信息,提供银行级安全保障。
与工行将二维码支付加载在融e联上不同的是,建行的“龙支付”附着在手机银行之中。建行河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支付”除具备普通移动支付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几大优势。第一,更开放的用户体验。龙支付面向所有社会大众,无论是否建行客户,只需下载建行手机银行APP均可申请注册成为龙支付客户。建行钱包一户连多卡,客户既可以绑捆建行卡,也可以关联他行卡,捆绑借记卡,还可以捆绑信用卡;立足小额支付场景需求,帮助客户区分主辅账户应用,有效隔离风险。第二,更多样的支付方式。龙支付兼具IC卡闪付、龙卡云闪付、声纹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新型支付技术,同时支持客户持手机主扫、被扫等多种场景支付。既可用于个人客户之间的相互转账付款,也可以用于小商铺、小摊贩生成二维码收款,还支持大中型商户、餐饮企业等用扫码枪扫龙支付收款。同时龙支付手机客户端丰富了ATM刷脸取款和声纹取款功能。第三,更丰富的支付场景。建行在龙支付的场景打造上致力于全方位贴近客户生活,将紧密契合交通出行、网络购物等日常支付场景,联合合作方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全面支持线上线下交易、支持商户移动端手机银行APP支付,将龙支付广泛应用于客户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还有7亿人没有上网,移动支付市场增量空间还很大。银行人士则表示,今年以来,微信、支付宝相继宣布提现收费,支付账户内的资金回流到个人银行账户不再享受“免费午餐”,这无疑为银行系提供了反超的契机。(记者 刘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