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拳整肃征信市场乱象

2016-10-17 08:38:04|来源:北京商报|编辑:许炀

  被监管层列入关注名单的不只有互联网金融行业。10月14日,央行发布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征信机构需接受注册地央行省级分支行办理备案,并接受其监督管理。这是4个月内央行第五次出手整肃征信市场乱象。

  监察风暴刮起

  根据央行10月14日发布的最新要求,备案后,企业征信机构应按照规定接入央行征信管理系统。任何组织不得采用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企业征信业务。

  事实上,近4个月来,央行对征信市场的监察整肃风暴呈不断升级之势。7月19日,央行营管部首次通报失联企业征信公司,指出望洲征信失联,且已无法查询到工商登记注册信息。

  市场对企业征信资质也展开了一番讨论。据了解,在2013年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后,我国征信业步入法律建设的快车道。然而,个人征信牌照比起企业征信牌照门槛更高,这让很多机构转而布局企业征信,持牌机构呈现井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已超过130家。

  针对这一现象,央行营管部征信管理处曾发文指出,社会各界对成立征信机构的热情很高,其中不乏很多非专业机构盲目跟风。目前参与我国企业征信的企业数量较多,但个人较少,竞争力较弱。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进一步表示,企业征信资质本身门槛不高,很容易获得,好多企业夸大宣传,把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混为一谈。

  8月1日,央行下发相关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已经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就备案材料及相关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开展专项核查。业内认为,此次核查就是为了防止望洲事件再次发生。

  这次核查也侧面反映出,已备案的征信机构也可能存在不合规的现象。9月28日,央行开出首张对征信机构的罚单,受罚的正是已获得央行企业征信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中品质协(北京)质量信用评估中心有限公司。据央行公示的罚单显示,对中品质协处罚30万元,对时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陈泽华罚款6万元,对时任公司总经理王阳罚款4万元,处罚事由是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此外,征信评级行业“以价定级,以级定价”的乱象也长期存在,尤其是企业主体和其债务融资工具的评级问题较为突出。10月11日,央行发布《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征信评级设立统一的行业标准。

  信息孤岛难解

  在监管层连番整肃的背后,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内行业水平良莠不齐、信息安全问题严峻及信息孤岛亟待打破等问题。

  追溯我国征信市场真正的起步,要从上世纪90年代算起。经过20来年的发展,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政府背景信用信息机构、社会征信机构、评级公司和信贷市场评级等机构的多层次征信市场。

  我国征信行业目前形成三大领域。第一大领域是金融征信,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主导,其建设的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第二大领域为各类政务征信,如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第三大领域为商业征信,主要开展信用等级、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业务,包括100多家社会征信机构和80家信用评级机构。

  另据工商注册信息库显示,当前市场上与“征信服务”相关的公司有2000家,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在100家左右。

  商业征信的崛起,与我国征信数据不健全不无关系。在今年5月召开的首届金融信息建设创新峰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副主任宋承敏表示,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差较大,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不诚信的问题,如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等时有发生。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我国因企业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元。

  上述意见稿也显示,虽然我国的征信体系以央行的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最为全面,但是仍存在孤岛效应,没能全面覆盖,截至2016年9月,超过一半的自然人以及近75%的企业没有信贷记录。商业信贷由此快速发展来“补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扩张,在市场化征信模式中,互联网征信平台已初具规模,但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 宋承敏指出,目前暴露出来的金融信用问题,使得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亟须尽快完善金融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准入门槛提高

  面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在征信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机构的准入门槛应有更高的要求。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表示,征信机构面对的是用户的数据,大部分还属于隐私数据,因此需要一定的监管和门槛,不是谁都可以去做的,否则人们相当于处于“裸奔”状态。邱寒提出,对于征信机构应有一定的准入。

  事实上,上述问题与我国征信行业缺乏一套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有关。据了解,在国外较为成熟的征信市场,个人年龄、性别、血型、宗教信仰等并不能被纳入信用评价的标准,而国内部分征信机构不但采集这些敏感信息,甚至根据这些信息对用户进行差别对待。对于征信行业的监管,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征信行业需从市场和监管层面共同出发,制定一套为整个行业所接受的数据标准。此外,对于信息采集的范围和界限,未来监管层也可能会对此制定一套负面清单或具体的操作流程,以促进整个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化。

  此前出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对规范市场征信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靠一部条例并不能照顾到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个人信息保护、评级市场竞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细化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而征信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也需相应提高。上述意见稿指出,大数据征信和移动端应是发展方向。在市场份额上,社会征信机构寡头垄断与垂直细分互补。未来3-5年,我国征信机构将大批设立,进一步整合数据源。征信系统重复建设不可避免,但征信服务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属性,中国征信业也会经历迅速扩张、并购整合和发展成熟的阶段。

  “相比个人征信市场,企业征信在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上面临的问题要少得多,监管的重心也应放在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上。”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崔启斌 程维妙)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