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将迎来监管风暴 防止变成校园高利贷

2016-05-05 12:57:12|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许炀

  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提前消费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一些金融公司为了开拓市场,将触手伸至了大学校园,然而野蛮生长的背后暴露出不少问题。今年3月,一则《大学生欠债百万跳楼》的新闻将“校园贷”推至了风口浪尖,校园不良贷款平台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

  近日,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将加大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这对规范校园贷市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会起到积极的影响。”金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当心校园贷那些“坑”

  近日,记者因事到武汉,刚走出位于武昌的武汉高铁站,扑面而来便看到各式“校园贷”的广告大屏和招牌,无论是可贷项目,还是贷款利率看上去都很诱人。

  “在高校密集区,各种校园贷广告占据了户外广告重头。”银率网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普遍存在虚假、片面宣传。比如,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学生真正签约借钱或产生了逾期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借款实际费率普遍奇高,已使校园贷有演变成高利贷的趋势。据银率网调查,以趣分期平台的产品“趣白条”为例,借款3000元,借款期限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应的年利率分别为24.0%、17.5%、15.4%、13.5%。

  “有一家湖北武汉的平台‘爱上贷’,其‘爱学宝’项目给出借人的收益率在20%左右。而如果加上平台运行成本等因素,借款学生要付的年利率至少在25%以上。”有金融从业人士惊叹。

  过度借贷后果严重

  “贷款门槛低、对借款人资质审查不严或根本没有资质审核,诱导了学生过度借款、过度消费。”一位熟悉校园贷操作过程的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据悉,校园贷目前最普遍的审查标准是“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很多贷款平台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还款来源。“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平台投资人投入的资金不负责。”该人士介绍,在河南大学生小郑跳楼自杀的案例中,小郑假借同学的名义就能轻易获得几十万元的贷款,可见很多平台的审核和风控几乎形同虚设。

  此外,各校园贷平台之间对同一借款人的借款信息没有数据共享,同一借款人可能在多家平台同时借款,导致其负债额度过大。

  借钱太容易了,就会控制不住,但当还不起钱的时候,校园贷平台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据银率网调查显示,很多校园贷平台普遍存在不文明的催收手段,比如“关系催收”,学生借款时被要求填写数名同学、朋友或亲属的真实联系方式,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平台就会把其逾期信息告知该学生的关系圈,严重干扰和伤害了借款学生。这些方式,是对学生权利的一种侵害,但却成为很多平台的常态。

  建议扩大政府助学贷款

  近日,随着《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下发,校园贷迎来直接监管已成题中之意,然而,未来校园贷将何去何从,仍引发业界热议。

  风控专家、网贷平台石榴壳董事长李家安认为,校园贷本质上应属于商业贷款,只是面向的人群比较特殊,是尚未毕业、几乎没有偿还能力的学生。与助学贷款相比,校园贷的高成本、短期限无疑是悬在学生及其家庭头上的两把利剑,与信用卡透支别无他异。

  校园贷让学生提前消费,让攀比心理得到部分满足,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我支持政府加强对此类业务的监管。商业贷款不适用于没有还款来源的群体,如需解决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建议加大针对学生群体的政府助学贷款。”李家安表示。

  另有业内专家也谈到,当前校园贷应找准自身定位,做真正能帮助学生的业务。比如针对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深造等的学费需求或创业资金需求开发相应产品,严格风险控制,会是校园贷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