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便利店须提升内涵竞争力

2020-10-30 09:31:51|来源:经济日报|责编:冯实

  近年来,外资便利店加速“跑马圈地”。与之相比,不少城市本土便利店的数量在减少。

  外资便利店打开的新市场空间主要在二三四线城市,可以看作是市场下沉的表现。对于本土便利店而言,行业发展开始由激进战略转入稳健发展阶段。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软件服务,本土便利店与外资便利店存在着不小差距。与外资便利店窗明几净的环境、相对舒适的休闲空间、别致的桌椅陈设不同,很多本土便利店挤在狭小的物理空间中。在产品供给上,绝大多数本土便利店仅提供成品与半成品,外资便利店则提供生鲜食品或者冷熟食品简单加工与加热服务。另外,除了中石化的易捷与中石油的昆仑好客等路边店提供夜间服务外,许多本土便利店一到深夜便闭门谢客,很多外资便利店则是24小时全年无休服务。不仅如此,一些外资便利店已实现用户自动便捷下单,货架上的物品也可以通过数据智能化处理即时得到更新补给,而本土便利店还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便利店本就是一种“重资产”运作模式,投入大、回报期长,成本压力不轻,由此必然限制了不少本土便利店的延伸空间。而且,在资本投入不如外资的前提下,本土便利店依赖门店扩容方式很难占得优势,最优选择就是将存量与增量资源集结到内涵提升层面上来。

  首先是加速品牌连锁化。日本前三大便利店品牌在其国内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加盟店比例超过了95%。在国内,排名前10的本土便利店市场份额只有63%,加盟店占比不足50%。因此,通过特许加盟方式,实现国内便利店品牌连锁化,可提高行业规模化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提升一些传统杂货店的知名度与辨识度,品牌企业可以直接输出供应链、物流配送以及管理技能等核心竞争力,助力单一门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次是推广全程数字化。目前,扫码支付在绝大多数便利店得到普及,刷脸进门与支付也在部分本土便利店得到应用,但这只是数字化的初级阶段,“数字化+智能化”应当是未来的发展愿景,包括提供线上智能购物车,快捷引导消费者发现与捕捉购买目标,同时通过智能购物车实现门店动态补货。此外,还应当普及自助收银机,方便消费者自买自结等。

  再次是品类供给精细化。空间场景的限制决定了便利店不可追求大而全,必须是少而精。在准确掌握用户基本品类需求的情况下,本土便利店需要强化个性化的自我定制,用差异化产品形成对用户的吸引力,提高自身品牌的上柜率与占有率。(张 锐)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