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背后的引资魄力与理性发展

2020-07-15 09:04:15|来源:国际商报|责编:冯实

  近日,贝克·麦坚时(Baker&McKenzie)律师事务所及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发布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外资在华并购金额达90亿美元,10年来首次超过同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这其中,欧美跨国公司是主要推动力。同时也体现了中企海外并购更趋理性及其一些国家提高投资审查门槛带来的负面效应。

  外资蜂拥驳斥“外资撤离”论

  今年前5个月,百事可乐以7亿美元收购了中国零食品牌百草味;大众汽车以11亿美元的价格获得其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大众汽车以12亿美元收购了中国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26%的股份;摩根大通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控股其在中国的公募基金合资企业。

  数据和事实对近段时间以来“外资撤离”“对华脱钩”的说法进行了强有力的驳斥。同时,值得留意的是,外资在华并购早在2018年就出现了上升势头,2019年全年外资在华并购金额达350亿美元,为近10年高点。

  今年以来,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跨国投资造成一定影响,国际引资竞争激烈是不争事实。但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抗疫成效,高效地推进复工复产,让不少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稳定投出充满信心的赞同票。

  与此同时,中国今年上半年实施、出台的政策更是让不少外资企业感受到了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诺不变。

  1月1日,《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在法律法规层面正式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平等对待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商务部3个月内密集出台近10个重要通知,完善和提升稳外资相关政策措施;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从2019年的40条缩减到了33条,自贸试验区清单条目则从37条缩减到了30条,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再压减17.5%,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使得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十年首次出现反转,这既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见证,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日趋理性的体现。

  理性海外并购彰显高质量发展

  在经历2016年海外并购火爆、2017年政策监管、2018年中企海外并购回归理性、2019年延续理性态势之后,中企海外并购在2020年更趋理性且合理。

  近年来,中国主动加强监管,限制了企业房地产、娱乐项目等方面的海外非理性并购。同时,企业加强了对高科技企业,特别是高附加值的行业、高端产业的并购数量,这既保证了中国企业优质资产,尤其是海外优质资产配置的增长,也保证了中国企业为全球经济高质量、理性发展增添了动力。

  中企海外并购数量的下降,除了自身日趋理性外,也受到了一些国家对外商直接投资采取限制措施的影响。

  西班牙对非欧洲外商直接投资设定了10%的审查门槛,并发布了保护公共安全、秩序和健康的准则。意大利临时扩大了投资审查制度适用范围。德国将外商投资审查制度适用范围扩大到医疗保健行业。瑞典、新西兰和波兰均宣布了投资审查立法计划。

  上述报告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与海航集团在2016年收购希尔顿全球控股有限公司25%的股份(65亿美元)的单笔交易额大致相同。中国企业在亚洲的并购交易额下降了65%,在欧洲交易额下降了93%至14亿美元,而在北美的并购交易额则从60亿美元下降至7亿美元,降幅近89%。(国际商报记者 晏澜菲)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