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企业危中寻机信心不移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在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支持下,大批外向型企业全面复工。据外贸外资协调机制监测,截至3月30日,8756家重点外资企业中,66.9%的企业产能恢复率超过70%。但与此同时,疫情正在全球快速扩散蔓延,给中国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复产达产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挑战促企业积极求变
当前,在到岗复工方面存在难题的企业人士由本地转为外籍,国内人员返岗进度加快,但外籍高管、技术人员离境来华受到更多限制。德莎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自粘胶带制造商之一,为工业、建筑业以及终端消费者提供自粘胶带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面对外籍员工返华难题,德莎亚太区首席创新官梅维平说:“目前德莎主管采购和研发的几位外籍高管仍然滞留在德国。虽然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和远程办公的方式与国际客户和供应商沟通,但还是希望疫情能够尽早结束,恢复正常的国际往来。”
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生产停摆,而受国际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供应链断点从中国移至境外,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修复,但欧美日韩多处工厂停摆,外资企业所需部分高技术中间件、新材料面临断供。苏州通富超威总经理曾昭孔说:“目前公司虽然复工了,但很多零部件产品的供应商还没有完全复工,部分地区的运输仍然受阻,对供应链是巨大考验。此外,由于国际航班停飞及货仓减少,产品的进出口也受到一定限制,导致成本增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积极调整库存和生产方案,国际客户方面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物流堵点也从国内变成国际,欧美多地港口关闭,航线停飞,空中运力缩减了一半,费用大幅上涨。对于需向全国各省区市发运货物的公司而言,其员工每完成一次跨省际运输就可能需要进行14天隔离。企业只能采取更换货运司机的方式,但这无疑会使物流速度降低、成本上升。
惠而浦(中国)是合肥市高新区第一批经过政府验收可以复工的企业,已于3月底完成采购、质量、生产、物流、出口等供应链的全面打通,并基本完成第一季度订单交付。惠而浦集团全球副总裁兼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艾小明对国际商报记者说:“尽管交货时间不断受到影响,但为保障出口产品交付总量,公司已采取陆改水物流运输方式,将现阶段疫情对出口的影响降到最低。”
精准帮扶提振外企信心
此外,出口订单的痛点也从产能不足转为外需萎缩。境内企业产能逐步恢复,但境外需求下降,订单被取消或延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新的冲击。黑龙江省林科木业总经理潘晓玲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公司90%以上的订单来自国际客户,前期公司已在商务部门的帮助下申请了不可抗力证明,为企业减少了相当一部分损失,现有订单的履约率也达到了90%。但公司目前却面临着国外客户不断流失的风险,给下个季度的产能制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外企集聚的各个地区迅速开展行动,对外企展开精准帮扶。针对海外疫情蔓延导致的企业订单萎缩等问题,山东、浙江等地纷纷召开了部署稳外贸稳外资专题工作会议,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启动网上展会相关工作,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挥贸促会及商会的作用,加强与各国当地商会沟通联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系教授徐佳宾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外贸、外资企业面临的困难,地方政府要积极做好服务,针对企业反映的资金、设备、原材料、运输等困难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疫情的发生虽然给部分行业发展带来挑战,但也为一些行业崛起提供了转机。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自身供应链多维建设,加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管理,不要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建立多重供应渠道,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冲击。”(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