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关税降 百姓购物忙
2020年1月1日起,中国对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商品数量比2019年增长超过20%。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2019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期间表示,中国多次主动下调进口关税,进口关税总水平已由9.8%降至7.4%。进口商品关税下调的力度逐步加码,红利一波波来袭,购买进口商品成本变得更低,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降税的红利感受如何?
感受度不一
“2019年的售价比去年降了大约10%。”来自湖南的小丁在北京做韩国化妆品进口生意,她从总代理那拿货,然后在抖音和微信小程序商城上销售。
小丁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和另外三个同学一起创业,选择了做最近几年很火的韩国化妆品进口生意,关税成本会包含在总代理提供的报价中,报价高不仅会影响销售,而且会占用更多资金,增加运营成本。随着进口关税的降低,小丁感受到商品报价总体比2018年有所降低。
消费端对进口商品的感受也非常明显,尤其是线上降价幅度较大。在考拉海购网,一款澳大利亚进口的300毫升瑞思卸妆水以前售价120元,而现在只要55元。据客服介绍,价格调降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活动促销、厂家价格调整等,其中也包含关税政策调整的因素。因为当前通过跨境电商进口在限额内可以享受零关税政策,其他税收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所以平台出台促销政策的空间较大。
相比之下,线下进口商品的销售价格则相对稳定。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家乐福超市里,条幅、装饰和音乐声让年味儿浓了起来,而“洋年货”也成为顾客挑选的热门商品。超市内,进口专柜的招牌到处可见,从零食、酒品、婴幼儿用品到生鲜,应有尽有。正在挑选瑞士进口巧克力饼干的王大妈说,因为离这里近,经常来购买进口商品,不过价格总体变动不大,进口商品优惠力度不如国产商品。对此,导购易女士说,价格是超市确定的,与购买商品的人数以及进口商品采购成本等原因有关,所以降价偏少。
需更多举措
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额12.95万亿元,与2018年同期持平。从11月当月数据来看,中国进口额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近年来,国家密集调降进口关税,推动关税总水平持续降低,使得进口商品的总体关税成本在下降。尤其,消费品是降关税的重点领域,直接惠及百姓。但是,百姓感受不一主要和商品流通渠道、价格传导等因素有关。
小丁透露,进口的渠道比较复杂,以化妆品为例,可以从免税店拿货,也可以从总代理手中拿货,但免税店的商品没有关税,而总代理会把关税计算进去。除此之外,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比如关税、汇率、采购量、厂家价格政策等。2019年,人民币总体贬值,增加了进口成本,进口关税降低正好起了对冲的作用,最终算下来仍然在降价。
上述家乐福超市的导购也认为,超市和电商不同,超市所要面临的成本更复杂,比如采购量、与供应商关系、仓储成本、店租、水电、人工等,有些要素价格上涨,有些价格下调,如果其他要素价格在上涨,仅仅是进口关税在小幅下降,则很难反映到最终的价格上。
赵萍表示,在关税下降之后,更重要的是应当形成更加通畅的价格传导机制:一是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让进口商品销售的渠道更加多元而通畅;二是要不断引入竞争,以市场化的力量推动价格传导,让降关税的利好惠及更多百姓。
对此,国家已经在发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创新监管制度、服务功能、交易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增强进口能力。(记者 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