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银行系科技金融子公司运营模式面临挑战
毕马威日前发布报告指出,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的“成立潮”正在来临,银行设立独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将是大势所趋。然而,新成立的科技子公司普遍缺少独立业务运营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短期内依旧较大程度延续传统IT部门管理形态,企业内部对运营管理模式变革持消极或观望态度,银行科技公司当前正面临业务运营模式变革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报告指出,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及民生银行等最近几年相继设立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利用科技激发传统银行的更多活力,在银行经营理念和管理思维方面做出更多贡献,推动银行不断创新。
毕马威中国信息技术咨询合伙人黄灏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些中小银行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的同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多地利用自身品牌优势、丰富的金融业务场景和自身丰厚的科技资源及能力来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黄灏表示,与和外部机构进行合作的方式相比,大型金融机构选择自己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有一些明显优势,如自身设立科技子公司能够更有效地吸引人才,能够帮助整个集团创立科技品牌,在市场化机制下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创新孵化并把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对科技成果的自主可控水平更高。
“大型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还可通过科技能力输出的方式来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在平台上汇聚同业和中小金融机构来开展相关业务。”毕马威中国信息技术咨询总监柳晓光介绍,南京银行和阿里云、蚂蚁金服共同打造的南京银行“鑫云+”互金开放平台以及平安金融壹账通推动的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都是这方面的代表。黄灏表示,在这一模式下,自身科技能力和经验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可以借助行业赋能者的能力来加快业务创新步伐,而大银行则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提升自身品牌,对于双方而言是互利共赢。
柳晓光表示,大部分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脱胎于银行自身的IT部门,而在从银行的内部职能部门向一家真正的子公司转变的过程中,银行科技公司正面临业务运营模式变革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之后,总行和集团给予其更为灵活的机制和资源保障,所以希望它不仅只是一个传统的成本中心,而是希望其通过自身能力的扩充和市场化探索,逐步转变成一个面向外部市场的、对外赋能的利润中心,实现创收。使命和定位的变化,意味着其在转型过程中面临难点。”柳晓光说,这种转型既要快也要有专业的方法,简单来说,银行科技子公司应前瞻性地以专业科技服务的“乙方”视角去重塑自身的业务和运营模式,要逐步改变过去服务单一客户、没有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相对粗放的业务模式,在运营效能提升以及内部管理精益化上做工作。(记者 张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