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将成大势

2019-01-07 14:50:45|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编辑:许炀

  众所周知,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稳就业方面,小微企业更是功不可没。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和诸多挑战,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普惠金融被再一次提及。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后肯定说:“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支持。普惠金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前景无限。”他强调,要更多更好地借鉴国际上普惠金融的先进经验,通过发展壮大普惠金融,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实现包容性发展。

  近年来,在多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普惠金融得以快速发展,普惠金融体系也逐步建立。不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尽管普惠金融在我国获得较快发展,但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水平不一,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

  一方面,普惠金融领域消费者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如何做到“成本可覆盖”“风险可控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消费者的知识和素养尚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迫在眉睫。此外,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征信市场不健全,信用数据碎片化和单一化,“信息孤岛”等影响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做好基础设施及信用环境建设;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推动我国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提供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偏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如工、农、中、建等几大银行,其业务里面天然带有普惠金融的业务;另一部分则是相对商业化的机构,如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新型金融机构等。不过,一方面,由于渠道有限、创新乏力、可持续性差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普惠金融体系如今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普惠金融体系正在逐渐成型。

  事实上,随着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理念的不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正成为大趋势。例如,许多银行业机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改善服务,创新推出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载体,让普惠金融的服务群体进一步扩散,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据《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预测,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空间巨大,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小微企业融资将成为业务重心。同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四大核心技术也将进一步引领金融科技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赋能属性将进一步增强。

  “不论如何,未来的普惠金融也许包含了多方面内容,但新技术和新制度仍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两大驱动要素。”杨涛说。

  他建议,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时,要做好防风险工作,充分把握创新与安全的平衡,以推动安全创新、规范创新作为金融科技的“生命线”,既要让普惠金融能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要让普惠金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记者 胡畔)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