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创新要突出服务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指出,金融科技创新要在安全稳健的前提下,突出“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支撑国家战略领域、薄弱领域,满足居民与实体的多元化需求。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金融科技”做出的定义,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金融科技强调将技术作为服务金融产业发展的手段,在具体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仍需遵循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报告主编之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指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与影响,在历史上从未如今天这样强烈。金融科技的使命,也是为了改变金融发展中的各种扭曲,实现新金融技术与制度的优化组合。其根本作用是通过使金融“走下神坛”,以开放、融合、共赢,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与产业分工模式。虽然它是一把“双刃剑”,但在有效引导下,完全能为解决原有难题提供全新路径。
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报告提出,第一,必须把握风险可控的原则,不给金融稳定“添麻烦”。对于金融科技创新探索来说,需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当金融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带来更多的产品、组织、市场创新时,也必然面临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为创新的源泉是追求高风险对应的高收益。由此,在金融发展的“效率与安全跷跷板”偏向后者的未来几年,应该避免过度追求高风险型的创新活动,更加偏重于稳健创新。另一方面,不管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金融领域,金融科技创新活动都必须充分明确和牢牢把握风险底线,避免非系统性风险的积累以致带来系统性影响,或者带来众多风险的“负外部性”。
第二,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科技发展“蓝海”,恰恰在于如何更好地支持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具体而言,一是从监管层面看,充分引入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控和监测、监督、应对风险;二是从行业看,可利用新技术实现信息透明,优化机构或平台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三是从产品看,可以在保险、担保等风险管理产品中积极引入技术做支撑。需要强调的是,新技术可以应用于互联网时代各类金融风险短期治理,但是更需要构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内在稳定器”。
第三,高度重视以金融科技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近年来,以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发展迅速,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金融机构等则面临政策与市场的多方挑战。长远来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金融机构要实现差异化竞争,积极抱团取暖,都离不开对金融科技的运用。
第四,真正发挥科技对金融的优化与促进作用。金融科技的真正“蓝海”,一方面是为现有金融体系提供新技术外包,而不涉及金融业务自营,如IT基础设施、大数据风控、客户分析等;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利用金融科技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为金融活动提供基于开放型平台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第五,无论是纯粹做技术,还是以技术来做“小而美”金融,金融科技创新都要在安全稳健的前提下,突出“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支撑国家战略领域、薄弱领域,满足居民与实体的多元化需求。
《金融科技青年论文选集(2018)》征集启动仪式同期举行,金融科技50人·青年论坛(CFT50·青年论坛)是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与腾讯研究院共同发起并主办的青年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