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初支付机构备付金实现全部交存

2018-07-02 09:05:41|来源:北京商报|编辑:许炀

  央行在6月29日宣布要求支付机构全额交存备付金。和今年前4个月一样,交存比例将阶梯式上升,至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此前业内从支付机构角度讨论较多,普遍认为支付机构躺着赚利息的日子已一去不返。另外业内也关注备付金交存对流动性的影响,有分析指出,支付机构上交客户备付金的机理与商业银行上交存准类似,都存在货币紧缩的效果,预计流动性回笼将达数千亿元,但并非货币政策转向。

  设定全面交存“大限”

  6月29日,央行在官网披露《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宣布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100%。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具体来看,交存时间为每月第二个星期一(遇节假日顺延),交存基数为上一个月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外汇备付金账户余额暂不计入交存基数。

  这份通知来得并不算意外,此前业内就预期备付金全面上交是大势所趋。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自2017年初建立,同年4月17日开始执行,年末央行又提出,自2018年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逐月由20%提高至50%。交存的备付金被计入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非金融机构存款”,从央行披露的数据看,2018年初以来每个月都跳上一个千亿级台阶,至5月末交存额达5009.23亿元。

  倒逼机构另寻增利渠道

  从备付金集中交存开始,曾经以“运作”备付金作为一大营生手段的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便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认为,备付金确实是体量不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之前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从备付金需交存开始起了变化;大型支付机构则基本并不依赖这笔资金赚钱,因为支付本来利润很微薄。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也认为,备付金交存对一般支付机构肯定有影响,因为有一部分支付机构实际利息占很大一部分空间,但更多的支付机构还是在靠流水的提成,而几家巨头支付机构则更多将支付当作一个生态的入口,例如做金融和缴费等公共事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6月30日“断直连”大限也已到来,重构商业模式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从事网络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分别与上百家银行系统连接,存在着种种弊端:多头开立账户,运维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支付交易信息碎片化严重,游离于监管之外,接口标准和安全规范不统一,风险隐患较大。

  对于未来机构如何增加收入渠道,王蓬博表示,支付机构已经沉淀了大量用户数据信息,未来增值服务可延伸至大数据应用、会员系统建设、顾客行为分析等更高层次,以此进一步提高收入。

  预计回笼数千亿资金

  另外受到业界关注的,是备付金全面上交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方正证券固定收益宏观分析师杨为敩分析称,一旦一笔资金被划入“非金融机构存款”,则意味着将失去流动性,与商业银行上缴存准非常类似,都存在货币紧缩的效果。预计今年12月交存额会达到1.04万亿元,带来5350亿元左右的回笼规模,相当于提高了0.35%的准备金率。

  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杨为敩认为,政策的初衷应该是打补丁,而非象征着整体货币政策再次收紧。他分析称,支付机构目前的资金成本为0,且没有分红机制,加上这部分资金的风险偏好不低,在此之前属于被忽视的“风险资金池”,被挪用去购买高风险产品甚至房地产的风险一直存在,这些钱全部被锁定后,可以保证存户资金的安全性;此外,目前宽松信号要比紧缩信号强很多,仅凭这一次政策很难说明货币政策的转向。

  不仅如此,这5350亿元的流动性回笼也并非在短期实现,而是会在未来两个季度陆续实现,月均的回笼量不足1000亿元。因此,杨为敩表示,央行对冲这部分收紧的压力其实不大,和上半年相比也没有太多变化。只要保证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宽松能保持既往的斜率,流动性走宽方向就不会变化。(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