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焰: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成本与效率极大优化
在刚结束的2017金融时报年会“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圆桌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主任李焰教授出席并发言。她表示,从普惠金融研究院自身的深入调研与分析中可以看出,数字技术正在对普惠金融的成本降低及效率的提升起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她认为,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政府的赋能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李焰认为,普惠金融的对象主要是被传统金融主体忽略的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低收入群体、微型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传统的金融主体由于其商业利益的驱动,基于成本因素,很难覆盖上述人群。做普惠金融的主体包括慈善机构和商业机构,其中商业机构需要克服成本较高以及如何可持续的障碍,目前看,仍然是个很大的挑战。数字技术可以帮助突破上述的瓶颈,例如,蚂蚁金服每笔贷款的成本可以低至几分钱,没有信贷员,没有线下网点,这样极大地降低了信贷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让草根阶层接触到了金融服务,这是金融科技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好体现。
在谈及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时,李焰表示,普惠金融涉及范围很广,从使用者方面来看,主要涉及被惠及的群体的能力,李焰认为,普惠金融能给被惠及群体一定的赋能,提升他们财务管理的能力。从供给者方面看,供给者的能力无非是金融机构如何提升自身服务目标群体的能力,另外还有对政府的赋能,在扶植普惠金融中,政府也将会因数字技术获得监管方面的赋能。
谈到数字技术怎么促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提升普惠金融的能力时,李焰举了一个例子,做传统普惠金融有一个机构叫中和农信,当他们用传统的方法为农村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服务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成本很高。据了解,中和农信放款模式是分期模式,一次放款分期收款,每次收款都要到借款方的家里去收款,他们放一笔贷款平均期限是12个月,一笔贷款最高额度是3万,平均要往客户家里头跑12次,效率非常低,而成本非常高。但是现在,当中和农信开始应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与全新画像这样一种征信服务,放贷和收贷支付结算尽可能用数字手段,无纸化手段促使服务更便捷。
对此,李焰评价道:“这些方面的确是赋能了,赋能降低了员工成本和员工服务的频率,可以节约出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她指出,普惠金融赋能的空间很大,无论是对监管机构的赋能还是对金融机构的赋能,都有特别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