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延迟到账”误导了多少人

2017-09-14 13:40:17|来源:证券时报|编辑:许炀

  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各大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似乎为避免遭遇电信诈骗提供一份“后悔药”。有读者反映称,自己虽然选择了延迟到账,但依然未能避免被骗。笔者体验发现,在一些支付平台,所谓延迟到账功能,并不能实现撤销交易,一旦被骗选择转账,钱款依然会进入对方账户,只是延迟一段时间而已。

  去年9月,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规定,从当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这种“延迟到账”的规定可预防电信诈骗。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显然也是为了防骗。然而这些平台延迟到账服务,仅延迟,无法撤回,即受骗后不能直接止付。

  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后,曾受到网络舆论热捧。网络上,相关报道、操作指南不少。例如某地民警就指出,“可以提前设置微信转账延时到账功能,在意识到风险或者错误之前,可以找微信官方帮忙撤销转账,从而避免被欺诈或者失误操作的风险。”但从报道看,用户受骗后不仅打不通微信客服电话,即使打通投诉电话也无法撤销转账。

  这意味着,无论移动支付平台推出这一服务,还是某些网络舆论对此不理智地热捧,都误导了不少手机用户。新闻中的大三学生之所以被骗,就是因为“看到网上说设置延迟到账后,发现对方是骗子可以联系客服追回被骗的钱”。在此,笔者希望相关移动支付平台深刻反思延迟到账服务的实际效果,也希望某些追捧者对新生事物最好先体验再发声。

  对于设置延迟到账后仍不能止付的问题,腾讯深圳总部有关负责人曾给出三条建议:一是尝试与对方友好协商,收款人有返还的义务;二是协商未果又被对方拉黑,可报警处理,微信才能配合;三是若警方仍不能解决问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可见,延时到账设置只能为用户追回转错款争取更多时间,这进一步印证平台不能帮用户直接挽回损失。

  有律师表示,网络交易平台无权擅自返回交易,这话有道理。而在笔者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平台服务不完善:用户选择延迟到账服务时,没有提醒用户授权平台必要时撤消转账;在技术层面,有能力做到延迟到账,却似乎没能力撤销转账;另外,不能及时受理用户投诉,也缺乏处理这种投诉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延迟到账服务意义很有限,还会误导用户。

  当然,除了用户可以授权平台撤消转账外,相关政策法规其实也可以进行授权。比如,ATM转账24小时后到账,就是上述通知要求并授权的。如果相关规定也对移动支付平台延迟到账进行规范,授权平台在用户投诉时可以撤消转账,就能及时防骗。最好是政策法规与用户一起授权平台,并规范平台技术服务和投诉服务,才能防止诈骗犯罪,减少用户损失。

  移动支付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给各种骗子实施诈骗提供了机会。作为移动支付平台来说,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是,真正保障用户“钱包”安全。应该说,各大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的初衷是善意的,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使得延迟到账服务的价值大打折扣。所以,移动支付平台需要完善服务,也需要与警方建立协作机制——如果平台不能止付,可寻求警方帮助。(冯海宁)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