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是数字时代的国家金融基础设施 国家支付体系已有雏形
日前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给出了最终时间:2018年6月30日,届时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将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支付清算的风险和隐患
近年来,那些主宰数字世界的互联网巨头们,国外如苹果(Apple)、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和脸谱(Facebook),国内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等都在深耕零售支付市场。这些支付服务与它们的数字生态世界完美融合,无缝对接,造就了更加庞大的商业版图。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其实很清晰,就是向零售端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可能向商户端收费),从而增加零售客户的忠诚度与黏性,进而获得客户数据(大数据),分析购买行为,进行个性化营销(包括金融产品的营销),以这种间接方式获得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将零售支付服务和有关技术服务外包,并且随着前述消费者偏好和支付行为的改变,包括新的支付需求出现以及支付方式和技术的进步,零售支付市场创新活跃。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小额零售支付变得有利可图,吸引了一批非银行机构(或称第三方支付)参与。以扫码支付为例,二维码支付既能够在线上场景中独占鳌头,还能在线下场景中“摧枯拉朽”,其无论在用户体验还是场景匹配等方面都大大优于银行卡收单这一传统业务模式,由此银行卡清算组织受到挑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顺应市场需求,大胆进行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成为我国零售支付服务市场的新生力量。然而,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大部分互联网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多头开户、多头连接的方式开展资金清算业务,客观上存在不少风险与隐患:
一是由于各银行机构业务处理平台标准和接口标准不统一,造成多头开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大,开发和管理难度也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节约和处理效率的提高。
二是部分非银行支付机构系统安全性及风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且缺乏配套的风险保障措施。目前,已经有非银行支付机构因经营不善发生系统性风险或破产倒闭,累及银行,对金融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是这种清算模式有相对的封闭性,交易处理过程和交易信息透明度低,游离于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之外,已经产生监管死角。
鉴于此,央行在2016年召开行长专题会,明确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会员单位组建实体系统平台,为行业市场提供统一、公平、开放的跨行资金清算服务,消除上述风险隐患,落实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