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收4600亿沉淀备付金监管权
时隔三年半,利剑再出鞘。
继2013年6月央行发布备付金存管办法,规范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的存放、归集、使用、划转后,刚过去的1月13日,央行再次向支付市场祭出更严的监管举措——将直接收拢备付金统一管理权限,要求支付机构将一定比例的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
这是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尤其是预付卡和互联网支付两大牌照日益沉淀坐大的备付金抛出的最严紧箍。而随着4月17日交存大限逼近,第三方支付“用别人的钱躺着给自己赚钱”的吃利息时代,正式走向终结。
互联网支付
和预付卡业务最受打击
事实上,第三方支付体系内日渐庞大的沉淀客户备付金,早就引起了市场和监管注意。
客户备付金,其实就是用户的待付款。既然是“待付款”,说明这笔资金的所有权属于用户自身,而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但因为要付出去,所以当你下达相关交易指令的时候,它就以第三方支付的名义,存放在了该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里,变成一笔沉淀资金。当后续客户所有的交易达成,支付机构才会向银行发出资金调拨指令,这笔钱再由备付金账户,去往它最终应该划转去的账户。而在此期间,银行要给备付金账户计息。这意味着,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沉淀的备付金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现有支付牌照有六类: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视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那么这六类中,哪些最容易产生资金沉淀?
其实答案在央行就备付金集中存管的答记者问中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显现:首当其冲的,就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
央行发言人列举的几个挪用备付金例子,如浙江易士涉案资金5420.38万元、广东益民“加油金”风险敞口6亿元、上海畅购资金风险达7.8亿元,其实全部祸起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这些查获的违规案件仅是冰山一角,很多非银支付从创建之初,实际上就是将眼光瞄向了预付费卡的‘沉淀资金’,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获得比银行贷款更划算的资金用于其它目的,比如购买理财产品或投资股市。失去监管的资金,风险根本无法得到控制。”曾经从事支付行业的我爱卡网主编、资深信用卡行业研究人士董峥对记者直言。
除了最容易产生资金池的预付卡业务,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里的零钱支付与红包收发等功能,都成了吸收客户沉淀资金的有力渠道。而它们代表的是互联网支付,这些在互联网支付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花样,让这些支付公司的二类账户体量越来越大,沉淀资金与日俱增。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支付宝和财付通各自沉淀的客户备付金规模约在1600亿元和1500亿元,合计占全行业客户备付金总量的70%、市场份额前十名的90%。
央行数据显示,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余额近3年增加了近3倍。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
上述两个支付方式是目前最主要的吸收沉淀备付金的路径。据证券时报记者独家统计,目前267家非银支付机构,共有108家有互联网支付业务牌照,169家有预付卡业务牌照。而此次备付金统一上收央行监管,无疑令这些梯队的玩家最受打击。
支付机构被迫转型
“这个事情很好理解,从央行的角度看是控制了客户的资金风险;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角度看,是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模式,也迫使一些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支付机构,去开发多元化的增值业务。长远来看,这或许是一个支付机构业务结构调整的动因。”一位大型股份行网络银行部负责人如此总结央行收拢备付金监管权限的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几家银行网络银行部门,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此前通行的“规则”将被打破。这些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用沉淀着巨量备付金的账户,议价权颇高。这样的议价权体现在两处:一是用该存款来换取更低的资金通道费率;二是争取协定存款的利率。
“以前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账户,我们行是要支付给他们利息的。当然如果我们给对方高息,那么他们也肯定会跟我们做一些定存或协议存款。央行的新规其实对我们影响不大,但他们丧失了议价权。”另一家银行网金部人士告诉记者。
有接受采访的人士总结说,这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各家银行进行快捷支付合作、资源置换的砝码。而现在这些砝码,正在被央行收走。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则将央行的意图概括为:推动非银支付回归支付本源、不过度依赖利益收入;确保支付信息与账户信息的可追溯性、保障消费资金安全性的两大基础上,看得再更远一些。曾刚认为统一监管备付金,相当于把第三方支付纳入到整个支付清算体系当中。“这是一个趋势,而在推动这个趋势的过程中,不排除央行也可以实现自身构建网上支付清算体系,比如此前颇受热议的网联。”
“马云真的很聪明,现在再来看余额宝,是个太明智的商业决策。他最早就将这部分央行迟早会管的资金转变成货币基金,名正言顺让自己和用户都赚钱。那个时候对基金公司的议价权还高,现在我们再去谈,基金公司也就给我们2~3个点,跟存款利息差不多。我估计很多支付公司最近都会找基金公司谈。”一名不愿具名的中型支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而这家公司,预付卡牌照和互联网支付牌照都在手。(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吴海燕 罗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