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秦福荣:消费金融何止放贷那么简单
近两年,消费金融渐入风口,业内的普遍共识是,这是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于是,所有机构蜂拥而至,蓝海瞬间红彤彤一片。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参与者良莠不齐、理念各异,暗流涌动的坏账率也正在酝酿爆发之势,过度授信的苗头日益凸显。
回溯历史,消费金融的“先遣者”台湾地区,由于其银行业纷纷通过大量发行各种信用卡与现金卡扩大业务,诱导持卡人透支消费,结果在经济环境不佳、收入无法增长的背景下造成持卡人负债累累,无法偿还,最终于2006年爆发严重的“卡债危机”。
同样来自台湾的平安普惠首席运营官秦福荣对这段历史依旧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国内很多机构对于消费金融的理解仍浮于水面,消费金融不仅仅只是发放贷款那么简单,这其中蕴含着偿债意愿的辨识和违约成本的权衡乃至对于人性的考验。
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
记者:平安普惠在2016年上线了多个创新的技术应用,比如智能服务平台、O2O模式、克拉信用评分体系、微表情等,如何看待这些技术的应用?
秦福荣:当一个客户来申请贷款的时候,业内根据两个原则判断是否接受该贷款申请:一是偿债意愿,二是偿债能力。传统的做法是要求客户提交材料证明自己有偿债能力。但偿债能力并不等于偿债意愿,比如,我们的贷款金额平均在9万元左右,每个月还款3000多元,即一天要还100元,如果说,一个客户一天没有办法存下100元用于还款,我不认为这是能力问题,而是意愿问题。
过去,我们判断客户主要依赖于偿债能力的部分,比如说提交银行流水,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偿债能力与事实有很多不符的地方。如今,平安普惠正在利用各种技术应用,试图找出与客户偿债意愿强相关的元素,通过这些元素还原客户真实的偿债意愿。
记者:能否具体说说普惠是如何捕捉到客户的偿债意愿的?
秦福荣:有句古话叫“人在做天在看”,放在今天就是人的行为通过现代科技被记录在云端上,比如上班坐地铁是被记录的,使用打车软件是被记录的。在这一两年当中,我们一直在尝试用很多数据去关联客户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比如车子,有车的客户几乎每个月都会在车子上花费数千元,他手头是会有这些现金用于开支,所以,我们认为有车是偿债能力的一个正相关。另外,买保险的人更有责任感,因为保险往往不是给自己用的,而是留给活着的人,减轻他们的压力,有责任感和还款意愿是正相关的。
记者:这些正相关的数据会对整个贷款流程带来哪些变化?
秦福荣:我们会把这些正相关的数据应用在客户模型上,不用客户自己提交证明材料就能了解客户,从而形成判断。所以,科技首先是用在对于客户的辨识能力上,这也简化了客户的贷款流程。
从贷后管理来说,正是因为我们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我们的催收模式也会变得不一样,细化到不同性别、不同工作、有车没车的贷后催收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数据无处不在,谁能够把数据变成黄金,落地使用,谁才是真正掌控金融科技。
履约背后的“人性”考量
记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您可否总结下哪类人群逾期的概率比较低,比如,是不是收入越高的人群越不会逾期?
秦福荣:我的经验是这样的,以前在台湾,最好的客户是四个“师”(律师、医师、建筑师、会计师),他们发生逾期的概率非常低,但是,一旦发生逾期之后,他们大概是不会还钱的,因为这些人逾期就意味着他们整个财务状况的恶化,欠下巨额债务,所以,干脆谁都不还。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在做贷款的时候,其实是在和概率争高下,优质客户逾期概率低,一旦逾期就可能不还钱,普罗大众逾期概率高,但逾期了以后还是会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概率下覆盖的人群找出来。
记者:如今在消费金融领域,很多参与者都喜欢做小额借贷,认为小额借贷更容易控制风险,您怎么看,小额是否就等于低风险?
秦福荣:举个例子,当你来跟我借10万,我觉得你风险很高,所以,我借给你1万,其实这个逻辑是不对的,在放贷领域,只有0和1的概念,要么借要么不借。
记者:尽管国内消费金融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在其过程中,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放贷能力最重要,有人认为风险控制最重要,也有人认为贷后催收的能力最重要,对此,您认为哪一个才是消费金融的核心?
秦福荣:如果说一定要比较的话,我认为还是放贷能力最重要,毕竟不愿意还款的“坏人”还是少数的,这是一个数学比例的问题。保守一点说,有10%的“坏人”,即便这10%都没有催收回来,那剩余的90%还是可以赚钱的。催收是锦上添花,不能靠催收去防范。这个产业风险如果倒过来,你赚那10%而已的话,那就不一样了。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人们是有契约精神的,这种契约精神说到底就是“人性”,只不过,目前,当违约成本低了之后,就会让人性突破那个临界点。
而建立合理的违约成本,其实是需要整个社会逐步完善的问题,比如建立完整的个人征信系统,很多市场供应者因为得不到这些公开信息,所以只能以高息覆盖违约成本,这就造成一个逆向选择,即信用不好的人也能借到钱,只不过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但对于那些不想还钱的人来说,10%的利息和100%的利息其实是一样,因为他本来就没打算还钱。以台湾的经验来讲,台湾只有银行可以做贷款业务,当然也有一个征信机构,只要在那里记录是不良客户,基本上所有银行都会拒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