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数字货币将最先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

2016-02-03 09:39:28|来源:和讯网|编辑:许炀

  央行为什么要推数字货币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规格很高,周小川出席;会议并非央行内部自己闭门讨论,还邀请了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

  会议的目的应该有三个,第一个目的当然是向市场表明,中国央行并不落后,并不保守,在研究数字货币及区块链技术等方面并未掉队,央行早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持续关注和研究数字货币;第二个目的是,要向社会公布,央行已开始接受数字货币概念,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做准备,也可以说已经开始从技术和应用场景等角度研究数字货币如何落地问题;第三个目的是,讨论推出数字货币的具体架构和步骤,释放相关信息,号召更多的人士关注,并抛出几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鼓励更多的研究者参与研究和讨论。

  这次会议可能很快会被市场忘却,但如果从未来撰写货币市场历史教科书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具备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中国市场货币形态变化的开端。

  关于什么是数字货币,目前依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但要满足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我认为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否则就不能叫数字货币,只能叫纸币的电子化。

  首先,数字货币是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货币形态,包括支付、结算、储存等,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无法销毁的路径信息;其次,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监管、调控等成本一定更低,应远远低于纸币市场,否则数字货币将缺乏根本的生命力;第三,数字货币自身“价格”稳定性高,定位明确(是货币而非商品),跟现有纸币系统有相应的转换规则;第四,有法定的发行程序和安全可靠的区块链技术做支撑。

  数字货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货币市场的演变和进化,跟其他市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数字货币实际上仅仅是货币形态从实物、纸质,再到数字化的一个必然趋势。现有的货币体系,以及其技术支撑和运行逻辑,已经很难满足市场对监管、效率、便捷、网络化交易等需求。

  互联网技术对货币市场的“改造”比其他市场来的晚了很多年,不像对信息、社交、购物、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冲击那么及时。随着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市场的崛起,更多货币开始“脱离”传统的金融体系,自我循环,互联网技术对货币领域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国第三方支付以及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0万亿,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如果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和思维,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金融”抑制在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看似达到了监管目的,但中国可能会因此失去再一次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机会。未来看,一旦放弃数字货币和新金融,实际上就是放弃了金融的效率和推动进步的创新基因。

  世界上已经有这样的国家,民众不需要现金,无论豪华商场还是街边小贩,都只需刷卡就可以结账,甚至连到教堂捐善款,都可以刷卡。这个国家叫丹麦,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排名全球第六。丹麦还没有推行数字货币,但纸币在丹麦的退出,已经在宣告某一时代的结束。

  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

  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不是所谓的去中心化和货币自由化,这并不是数字货币的最直接的贡献。比特币很难成为大多数国家接受的数字货币,是因为其脱离现实经济的货币管理体系,对人类经济活动无法做出相关的应变。当持有货币本身就是一次赌注,货币就失去了它伟大又神奇的功能。

  未来的数字货币,将是一个“多中心化”而非“去中心化”,以及“货币私有化”而非“货币自由化”的过程。多中心化的意思,是已经被证明的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包括加密、安全、透明、可控;“货币私有化”是对产权保护的升级,是激发社会更大创造力的开始。

  关于货币问题,实际上跟人性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去中心化和货币自由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像美国被标榜为全球最自由的国家,但美国监狱里所关押的人员占其国家人口的比例全球也是最高的。货币市场是同样的道理,为了保证货币的自由和公平,以及更高效的运转,就很难完全去中心化。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