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服务补短板 互联网金融开拓农村市场
日前,蚂蚁金服宣布全面开启农村金融战略,将以三大业务模式服务“三农”用户全面需求,以3年“谷雨计划”推进普惠金融扎根农村。另外,蚂蚁金服还同时宣布战略投资中和农信,成为继中国扶贫基金会之后,中国农信第二大股东。据悉,双方将携手线上线下资源,共同打通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切入互联网金融 补齐“三农”短板
蚂蚁金服在农村金融市场跨出的一大步,折射出了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尤其是短板明显的“三农”领域具有的强烈兴趣。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约6.74亿,占总人口数的50.3%。一直以来,中央对农村发展非常关注,也对农村金融寄予厚望。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撑,但目前来看,金融仍然是农业支持体系的短板,农村金融也是短腿,既是任务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而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成长,给金融渗透农村带来了新的可能的途径。云计算等创新技术能够减少金融成本,大数据征信体系和风控手段,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可更有效甄别风险。这些对于农户来说,都直接减少了对抵押品、担保的需求,降低了融资成本。对此,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秦维明在上述蚂蚁金服战略发布会上也指出,借助现代的科技,不仅可以实现农村金融加速发展,甚至可能出现弯道超车现象。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引领创新,可以打通长期制约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破解信息不对称等关键因素的制约。
巨头布局 开拓农村金融蓝海
目前,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已经在农村金融市场布局并取得一定成绩。
今年3月,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群成立,布局农村市场两年后,这一业务条线逐渐走向蚂蚁金服版图的中心区域。
从去年11月开始,蚂蚁金服先后在河北清河、湖南平江、内蒙古等地启动了“旺农贷”、精准扶贫、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另外,蚂蚁金服通过已有的网上银行、支付宝平台、蚂蚁金服保险平台来为全国范围的涉农用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截至12月中旬,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涉农用户数分别达到1.5亿、1.3亿、3300万。
针对农户小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蚂蚁金服在2015年推出“线上+线下”熟人信贷模式。即在信息化和金融服务欠缺的县域、乡村,蚂蚁金服联合阿里巴巴村淘合伙人、中和农信的线下“熟人”,为用户提供经营性贷款等金融服务,现已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
在大型种养殖户这一层面,今年,蚂蚁金服开始探索与保险公司等生态伙伴联合为大型种养殖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将与农业部合作开发新型经营主体直报系统。
蚂蚁金服只是行业中的一个案例,除其之外,京东金融也将战略重点放在3万亿的农村金融蓝海之上。
去年9月,京东金融发布了农村金融战略,以全产业链农村金融为特色,通过京农贷、农村众筹、乡村白条、农村理财等产品线,拓宽“农产品进城、电商下乡”两条路。截至2016年9月,京东已经在1500个县、30万个行政村开展各类农村金融业务,并构建了一个以农民个体、涉农企业、农产品消费者及众多合作伙伴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生态圈,全面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苏宁、宜信、翼龙贷等,都已经借助各自特色在农村金融领域“跑马圈地”。
借助优势 更大范围服务农村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市场,均由电商、物流、支付等业务“打头阵”,继而推出农村金融一揽子服务。
例如,京东金融进入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基于电商与物流的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金融产品的支持,又反过来大大推动了京东电商在农村的销售。京东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表示,京东金融对于京东电商下乡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阿里巴巴则更早将农村淘宝作为集团重要战略之一。一方面,支付宝强大的支付场景构建起了蚂蚁金服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其借助电商下乡多年来沉淀的交易数据,为农村地区信用信息“池子”的生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好地确定农户信贷资质。业界认为,芝麻信用在大数据领域的经验与优势,可以为蚂蚁金服进入农村市场消除不少障碍。
借助优势实现突破,不仅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深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其他业界进行合作的理念。蚂蚁金服与农业部的合作,正是借助了互联网平台将大量的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和广大保险机构直接连接,再把农业保证政策放进去,实现点对点、面对面服务,政策精准对接。而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中和农信,也能够帮助后者拓宽产品范围,利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降低成本,进而更好地提供农村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