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消费的重要抓手 消费金融“蓝海”显现
消费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与热点,而消费金融则是引领消费的重要抓手。2015年以来,面对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机遇,依托“互联网+”思维,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多样、灵活、便捷的消费信贷产品与服务,满足了草根群体个性化的信贷需求,行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
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个季度,消费金融公司行业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127.59亿元,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1568万人,60%的消费贷款金额在5000元以下。
消费金融方兴未艾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类型的线上消费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规模不断扩张,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据测算,国内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6%,增长速度很快。其原因,一方面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工资和奖金。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相对短缺,蓝领工人的工资上涨很快。在经济体当中,蓝领工人是劳工中的主要群体,其工资增速快导致整个劳工阶层的收入比重比较高,而该群体又是消费的主力军。在他看来,消费金融还没有完全发力,消费增长仍有潜力。
近年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消费金融行业随之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我国在1987年就已经出现了对耐用消费品提供消费贷款的支持,由于当时金融发展比较滞后,主要还是在商业银行展开,真正意义上类似西方国家所界定的开展消费金融的消费信贷公司是从2009年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开始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鹏表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占GDP的规模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未来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016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建议,将发展消费金融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挖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以及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四个方面。
防微杜渐 强化风险管理
李稻葵强调,消费金融的发展,一方面要保住底线,不要出现一些重大的、连锁性的资产负债表经营方面的风险,不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不能引起社会事件。
如何才能不引起社会争议?对此,他进一步表示,首先要管控好融资方,融资时不能给投资者承诺不能兑现的投资回报率;其次是监管部门需要促进不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
当前,受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消费金融的风险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给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征信体系尚未完善,传统的个人信用风险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外经验表明,完善信用报告制度,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低收入群体信用信息相对缺乏,难以整合,导致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产品定价难、信用风险管控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进行欺诈、信息窃取等行为,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财产安全,如何有效管控欺诈风险亦是当下消费金融机构所关注的重中之重。
消费信用贷款具有小额、分散、无抵押、无担保的特点,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中低收入并缺乏征信记录的群体,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是行业展业的前提。
《研究》中也建议,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推动政府大数据的建设和共享,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重视大数据的治理,加强数据隐私管理,防止大数据滥用问题。另外,消费金融企业要做到事前审核严格、事中服务细致入微及事后跟踪和保险机制三位一体发展。
借鉴成熟市场经验
国内的消费金融发展较晚,目前渗透率约为30%,与成熟消费金融市场60%的渗透率相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研究》中指出,要重视对市场参与主体的制度建设,培育更多安全风险可控的消费信贷商,在已有基础上加快纳入持牌金融公司的融资以及数据共享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也要扩大监管范围,加快消费金融市场的立法。
与当前国内的外部环境相似,国际消费金融专家梅恺威(Mel Carvill)表示:“消费金融在美国发展起来是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候,而且当时正在进行经济转型。” 谈及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他表示,美国的消费金融服务与产品发展是由创新来驱动的,这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的机会。社会与社会团体的支持,令消费金融产品在数量上快速增加,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消费金融,使消费金融的受众越来越广。
从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经验来看,梅恺威认为,监管的减少、创新的增长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在个人财务方面会做更多的工作,有效的家庭财务决策也有助于发展健康的国民经济,因此金融教育非常重要。“美国政府和相关利益者建立了金融教育计划项目,也将金融保护和监管改革进行互补。”他表示,在金融消费者教育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记者 李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