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要做互联网支付第三极:不做另一个支付宝
正当阿里京东等电商纷纷布局金融业务时,全牌照金融巨头平安集团开始发力做电商。
近日,平安壹钱包总经理诸寅嘉和常务副总经理常琳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诸寅嘉表示,平安壹钱包与积分平台万里通合并后,已经形成集消费、积分、商圈和用户金融理财一体的新平台,在这个商业闭环中,还将引入高端商户和金融商户,完善线上商圈。
互联网支付“第三极”
在加盟平安壹钱包前身——平安付之前,诸寅嘉曾经的2个标签,是支付宝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和淘宝产品部负责人。在阿里巴巴就职7年,他曾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当下流行的条码支付。
从支付产业来看,诸寅嘉表示目前平安壹钱包和支付宝、微信的体量差别在逐渐缩小,“一些市场数据显示,支付宝在全行业业务量占比50%,微信40%,但目前相关数据报告只统计了壹钱包APP上部分的交易规模,事实上加上我们的外部支付服务,壹钱包1年的支付业务体量已经接近3万亿元,根据平安财报公布的前三季度壹钱包交易量已经超过2万亿元,而支付宝在5万亿元左右,我们和支付宝、微信的量级差别已经很小了。”
对于平安集团的这一数据,澎湃新闻咨询了2位资深市场人士,他们表示撇开银行看互联网支付业务量,支付宝、微信支付(包括财付通)是“前两极”,拥有90%的市场份额,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加总在一起占10%,具体谁排名靠前还得看各自细分领域。但如果平安壹钱包的总体业务量达到3万亿元,应该能应该能排在这些公司前列。
“平安要做支付纵深”
诸寅嘉并不认为平安壹钱包要做另一个支付宝。诸寅嘉指出,平安壹钱包要做的是支付纵深,这也是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相较于支付宝的优势。用他的话说,壹钱包“从场景看是消费服务公司,从金融提供方讲是金融服务公司,所以这个定位很清楚,我们连接金融和用户的场景。”他认为支付公司未来挑战的是零售银行,而不是给零售银行“打工”。
他举出一个金融场景创新的例子是“续期宝”。平安壹钱包根据平安寿险用户的续保情况,为用户匹配合适的理财产品并发送短信邀约,用户授权后,提前一定的时间将资金交壹钱包理财,到期为用户缴纳足额的保费。由于其中包含一定的年化优惠,相当于为用户定制了理财方案,因此降低了用户的保费。目前“续期宝”已经做了一年多,目前交易量突破150亿元,接近200亿元。
但阿里和腾讯如果也加强互联网理财,不也会对平安壹钱包的金融服务构成威胁吗?诸寅嘉表示:“我们各有场景,平安金融能力和资源是很强大的,还不到见分晓的时候。网商银行做了三年,微众银行也成立快两年,都比壹钱包早,也都是千亿的量,壹钱包(APP端)也是千亿的量。”
“线上商圈不对标天猫”
自从今年9月平安壹钱包与积分平台万里通两大APP合并成“平安壹钱包”后,一个支付闭环下的积分商圈渐渐浮出水面。作为壹钱包金融支付之外的第二块业务,常琳并不认为壹钱包的线上商圈对标的是天猫,“我们不与天猫竞争,但是它有不少商户愿意进驻,我们打算以更优惠的积分+现金的方式去卖一些有品质的商品。”
“有品质”三个字被常琳在采访中频频提到,她认为壹钱包的优势在于有大量持分用户,其中不少还是平安的金融客户,以及合作航空公司、三大电信公司积分用户,“我们找来高品质合作商户和业务来服务壹钱包的高品质用户。”
而诸寅嘉也不认为线上商圈跟京东的模式相似,因为京东自营属于自己进货自己卖,而平安的线上商圈是商铺入驻,包括一些金融业务的零售,比如信用卡、车险、寿险,“这个业务线可能交易量看不到很大,不像支付交易那么大,动不动几万亿。”
从做线上商圈的经验来看,相较于京东、阿里这些电商巨头,平安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但是相较于电商,全牌照金融巨头平安集团又天然具有金融场景打通的优势,未来能否后发制人很难预料。
就平安壹钱包的牌照情况来说,平安集团早在2013年就低调收购了深圳市明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控股旗下子公司壹卡会,从而曲线获取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平安集团似乎并不满足于壹卡会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业务,同年,拥有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资格的上海捷银也被平安揽入怀中。澎湃新闻从支付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现在一家不带业务和用户的“纯牌照壳资源”公司,收购价至少在5亿元左右。(澎湃新闻记者 周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