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消费金融 科技成为引擎

2016-11-14 16:58:09|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编辑:许炀

  伴随金融科技在支付、征信、风控等环节的渗透,此前被压抑的消费金融需求变得日益强大起来。

  消费金融需求井喷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蚂蚁金服获悉,2016年天猫狂欢节的交易规模为1207亿元。蚂蚁金服全天完成支付10.5亿笔,峰值达到12万笔/秒。其中,余额宝占比11%,第二次参加双11的花呗承担20%的占比。千亿成交额的背后,有6亿份消费保险在保障交易,保障金额达到224亿元。

  京东金融双11前一个小时的交易峰值是2015年同期的4.5倍。截至11月11日上午10点,京东金融的支付交易规模超2015年11月11日全天。截至11月11日,投资京东金融各类理财产品的新增用户较2015年同期增长超过600%,京东小金库开户人数比2015年同期增长超过1000%。

  在双11期间,京东金融的用户投资近2000只基金。京东小金库与白条功能打通,激活京东小金库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就可以获得白条额度,最高额度3万元,这项功能解决了用户管理财富的痛点,让用户在理性消费的同时理财。

  在企业金融服务方面,京保贝、京小贷、动产融资为商户提供了多维度的融资服务。企业金库为商户回款提供了财富管理支持。白条联手线上线下商家精准营销。全平台电商嵌入险增强了商户服务特色和差异化,帮助商户提高下单转化率,增加用户黏性,让二次购买率提升60%。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金融服务大多是卖方主导,用户只能被动选择,如今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服务于全国乃至全世界,未来消费金融市场将探索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并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来提供服务。

  据艾瑞咨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将达到3.398万亿元。

  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告诉记者,消费金融已慢慢渗透进每个普通人的消费生活中,而且在双11整个消费链上都发挥作用。随着中国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过渡,未来的消费升级将使得消费金融迎来爆发式增长。

  背后的科技支撑

  此前被压抑的消费金融需求,便捷性不强与安全性不够一直是制约消费的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商业应用,更多消费场景让消费类金融体量持续扩大,技术创新不仅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也是赢得红海竞争的“成功之钥”。

  中国银联的数据显示,双11当日凌晨,总支付峰值12万笔/秒,是2015年的1.4倍;银行交易支付峰值5.4万笔/秒,是2015年的两倍。记者获悉,为了满足客户在京东商城快速下单,享受便捷流畅的购物体验。京东金融通过京东支付、白条、京东小金库,建立了京东金融的支付服务生态。依托金融科技的系统模型能力,京东金融给予用户提额、立减、免息等一系列消费福利,帮助用户节省了两亿元。在购物保障方面,用户能享受京东金融的多种消费类保险保障,超过300万用户领取了“送货龟速险”,享受所有国内电商平台11月11日当天购物境内配送时长的保障权益。

  据蚂蚁金服负责人介绍,花呗的系统每天可以处理两亿条实时消息,平均每位员工可以服务200万用户。基于大数据的风控能力,10万多个风控维度指标,100个预测模型,花呗的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金融服务新引擎

  在未来消费金融的蓝海中,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有可能领先一步。中央财经大学黄震教授分析,我国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移动支付方式逐渐成为现代消费生活的常态。

  许凌告诉记者:“基于对消费者和消费场景有所理解,消费金融应围绕消费者需求去设计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技术能力和底层风控体系,能加速产品迭代和创新,让金融连接商户和消费者,让整个消费金融市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以此拉动消费升级。”

  不过,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渗透率非常低,距离普惠金融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来降低服务门槛,提升业务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使消费金融产业链参与方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科技创新高地,是消费金融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记者 姜业庆)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