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去中心化 分布式特性更适合区块链金融

2016-09-26 13:49:02|来源:一财网|编辑:许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第一份数字货币报告中指出,区块链具有改变金融的潜力。

  近两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发和实验如火如荼。然而在高速发展中,随着实践的摸索,相关理念已经在“实践见真知”的过程中逐步蜕变,同时在落地过程中大量的现实困难也被“抽丝剥茧”摆在市场面前,而这成为当前区块链更多炒“概念”而不见“项目”的主要原因。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针对区块链在细分金融领域的落地,“分布式”已经成为被市场和业内人士验证的更为合适的特征,而非在初期阶段大量舆论声音所提到的“去中心化”。

  分布式而非去中心化

  “区块链金融的第一个特点是分布式。”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2016第二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明确指出,对于高频次、跨平台的金融应用场景而言,去中心化的金融机构无法适应,由此区块链金融的特点应该是分布式。

  从目前区块链技术现实可以发现,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是通过构建分布式的机构体系和参与者的共识协议,形成不需要中心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约定的参与者均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即使部分节点失效,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信息更新。

  但是,李礼辉指出,这种结构对于硬件要求较高。第一,海量数据存储需要巨大的空间;第二,数据同步需要高速的网络;第三,各个节点的容纳能力需要达标和均衡。一旦交易频次超过系统的容纳能力,或者超过最弱节点的容纳能力,那么交易就将自动进入队列排队,大量的耗时给使用者带来不良体验。

  “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适用于比特币这类流量很低、每秒几笔的低频次交易。而金融应用场景中,高频词是常态,以银行卡、股票、外汇等金融业务为例,该类业务的交易峰值每秒可达万笔之上,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是跨平台的。”李礼辉举例道,以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票据为例,即首先要解决数字票据系统与电子票据系统等平台的对接问题、数字票据交换与资金清算的实时对接问题。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勇亦表示,不能将区块链技术与去中心化等同起来。

  从目前行业更多的理解来看,区块链技术所谓的去中心化更多是指取代资本投入极大、市场份额集中、标准高度统一的现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但从现有实际探索中可以发现,并不能等同。”李瑞勇表示,截至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技术设施领域的探索更多是革新。

  此外,基础设施处于金融市场核心地位,与其他市场机构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相互连接,区块链技术难以单兵突进,构建全新的生态系统,因此更难做到完全去中心化。

  “从现实发展来看,单纯提供交易便利、保障市场安全的基础设施机构已经走向了多元竞争,但是清算机构却在加速集中。”李瑞勇进一步阐释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国际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即是一个彻底去中心化的市场,没有任何交易清算数据,完全依赖大机投资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危机之后,全球即达成共识,要在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引入集中清算机制,应对系统性风险。

  此外,李立辉还指出,金融的本质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因此要装进法律和监管的笼子里,新技术的金融应用不应“去中心化”,更不能“去政府”、“去监管”。在分布式结构中,“多中心”之间存在竞争性合作关系,只有效率最高、可靠性最高的中心才有可能被大多数参与者认可,也才能成为“主中心”。由此,金融监管机构对各项金融交易的监督和控制,必须通过主中心和多中心来实现。

  区块链落地难题:法币与代币市场不连通

  虽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前景已经可期,并且已经在多个领域不断尝试落地,但是仍然面临着大量现实障碍和挑战。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文华指出,目前中国登记结算市场管理了将近3亿账户,18000只证券,总市值达到54万亿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三分之一,日结算总额约为5000多亿元。作为区块链最容易突进的清结算领域,面对如此庞大的结算机构,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

  “区块链技术最大作用是在比特币和代币之外,形成资产分布式的登记、转移、拥有以及支付。”戴文华指出,在这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障碍即在资产登记、拥有、转移过程中的法律保护问题,目前中国较多法律限制资产登记。“在哪些条件下属于违反法律,又如何解决商业隐私的问题,都需要考虑。”戴文华说。

  此外,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结算环节问题的前提是将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连接起来,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不允许法币市场和代币市场相互连接,相继而来的问题是如果做资产的登记、转移、拥有和交易时如何回归至人民币?

  区块链分布认证如何面对目前在中国市场每天高达几千万笔海量交易,以及如何建立整体经营基础设施的理论框架和边界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全球金融体系建立需要在金融基础设施上有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共识,这需要政府去面对和解决。”戴文华表示,由于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证券发行和资产产品的发行是审核制,所以进入门槛较高,相应对投资者门槛较低。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如果金融产品的门槛低,那么投资者的金融门槛就要提高,否则无法控制全球性金融风险的挑战。

  此外,近年,区块链技术仍然在局部领域和个别环节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风险,以以太坊自治组织The DAO众筹资金被劫持事件以及Bitfinex交易所比特币被盗的事件为例,均暴露了区块链现有技术结构上仍有漏洞。

  李礼辉表示,已经被监管层关注的行业性动态现象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自流通货币”监管缺失。类似于比特币、自称为“数字货币”的“自流通货币”陆续出现,在参与者认可的范围内已经可以作为支付工具和记账单位,但它目前是无国别、无监管、无法律责任主体的。“这类游离于监管之外的‘自流通货币’有可能成为洗钱和非法融资的工具,必须注意防止新的技术被用于非法领域。”李礼辉说。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尚存技术风险。在金融领域,规模化应用高新技术必须通过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的权威验证和认证,防范技术垄断风险和技术性操作风险。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金融领域的应用依然存在技术瓶颈。从已经公布的研发成果看,在区块链的共识算法、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核心基础技术领域已有一些进展,但尚未达到生产级别。“一些专家预计,区块链核心基础技术要取得突破,实现规模化应用,可能需要1-3年的时间。”李礼辉说。(王莹 张苑柯)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