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催生银行新形态

2016-08-29 09:52:53|来源:金融时报|编辑:许炀

  毫无疑问,中国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6)》显示,中国境内活跃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已经达到了近8亿人。这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能拿着手机随时随地进行社交、消费、娱乐、阅读等在线行为,我们已经全面进入“碎片化时代”。 

  因此,去传统的银行网点排队办理业务已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在移动端解决金融问题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首要选择,“碎片化金融”正在成为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就我国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从传统的银行物理网点到网上银行,再到互联网银行的成立,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在逐步提升。2014年获批开业的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没有设立物理柜台和网点,获客、风控、服务等业务均可以在移动App端完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银行形态。 

  有学者表示,“碎片化金融”的出现,使得全能型的银行账户不再是大众所必需的,如微众银行一样,拥有相对完善的存款、理财投资的Ⅱ类账户的新型银行,成为人们追求简单便捷的另一选择。这也是像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这类互联网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场所变得不重要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天羲曾说过:“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传统银行通过网点提供业务和服务的经营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在国外,已有多家基于移动端的新型银行出现,如英国的Atom银行、德国的Number26银行和美国的Simple银行等,都是将移动应用作为金融服务的载体,并围绕个人客户的综合需求挖掘业务的银行。 

  在我国,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客户行为的转变,也正在改变银行的未来。传统银行纷纷大力发展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使用手机银行的客户比例也从2014年的21%上升到2016年的55%,客户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用在线渠道,而越来越不愿意去网点办理高频率但是低值的业务。 

  有着“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之称的微众银行刚上线时,就明确提出不设立物理网点和柜台,所有获客、风控、服务都在线上完成。“场所”的概念,对于微众银行而言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7×24小时的“无处不在”的在线服务。 

  微众银行抓住用户大量办理高频低值业务的金融服务的需求,通过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为原本容易被忽视的用户群体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服务,为“长尾客户”解决了去网点办理业务时间成本高、金融服务成本高、借钱困难等“痛点”,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技术驱动银行业态发展 

  麦肯锡咨询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中这样“预言”: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App银行模式会得到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移动App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科技。据了解,微众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接近50%,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微众开发了移动应用、人脸识别、云计算等“黑科技”,使得微众银行可以在没有网点的情况下,实现在线开户、理财业务。在开户过程中采用的客户身份核实技术,基于腾讯优图自研的“人脸核身”技术,通过逐步添加完备的“异步审核”流程和“在线视频补充核身”,最终建立了高准确度的闭环“远程人脸核身”服务,用户操作简单,整个流程不超过140秒,误通过案例比例低于百分之一。 

  正是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不但使消费者能体验到更便捷、快速的服务,还大幅降低了用户使用金融服务的成本。正是基于此,微众银行App上线仅一年多就拥有了超过5595万名用户。从这一数字来看,人们对新型银行的接受程度比预期更快,科技的发展也正在驱动银行业态转型和多样化。微众银行首席运营官万军曾表示:“从互联网银行发展的角度而言,单纯在网上办业务、买理财还远远不够,微众会多些互联网思维,从小处、细处着手,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让金融服务更放心更舒心。” 

  App in App 衍生新形态 

  面对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也快马加鞭,不仅开发自己的移动端App,并且采取和新型互联网银行进行合作的方式,来迅速适应“碎片化时代”大潮的冲击。 

  业内普遍认为,由于传统银行与新型银行在各自优势上有不可替代的特点,传统银行给用户更多“安全感”,新型银行则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他们二者在未来不应是相互独立、竞争的关系,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他们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新型银行通过输出产品设计基因与产品迭代基因,帮助传统银行提升用户体验,是银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App in App就是微众银行与传统银行合作共赢的一个典型案例。微众银行App以SDK的形式嵌入到合作银行的App内,合作银行的客户不仅可以体验其自家App服务,还可从其App内部进入微众银行App,体验微众银行提供的服务。这种模式既不改变合作伙伴对客户的接触渠道,也不改变客户对自己资金的管理习惯,还省去了重新下载App、注册、充值等繁琐环节,让客户方便、快捷地获得微众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极为符合微众银行早前对自己“连接者”的定位。 

  对此,微众银行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希望向银行同业伙伴输出科技能力,帮助合作银行降低其建设自有系统的资源成本和时间成本,助力同业伙伴迅速实现‘互联网+’战略,落实普惠金融的实践。” 

  很明显的一点是,互联网时代中国银行业正在美丽蝶变,这一切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事。在新型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共同努力下,消费者可以在“碎片化时代”体验到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务。(杨洋)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