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监管不妨允许“试错”
近日,央行向支付宝、财付通等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发放了续展牌照,部分机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获准增加了支付业务范围,而部分支付机构因严重违规被调减业务类型或覆盖范围,续展的有效期为5年。
尽管这次换发牌照迟来了3个月有余,但被处罚机构也通过了央行的续展获准,反映了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等新行业采取了包容监管的态度,这无疑有助于激励支付领域的金融创新。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三方支付近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不过,由于第三方支付属于相对年轻的新兴金融领域,在快速发展中不免泥沙俱下,违规问题频显,最为典型的就是2014年初发生的预授权风险事件,以及近期央行对个别支付机构进行执法检查中,出现的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央行在监管中的手松手紧决定着支付服务市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提高监管包容度,采取干中学的态度,容许一定的试错空间,是积极进取的做法。
其实,央行对支付服务市场的态度,不仅仅是单纯提高监管包容度,而且正在进行一系列建设性的框架搭建。最为典型的就是,为规范支付服务机构的发展,央行最近原则上通过了成立网联平台整体方案的框架,建成后,所有第三方在线支付都将通过网联平台进行。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从事的网络支付业务主要以小额为主,这使得即将设立的网联,类似于微支付版的中央清算系统,有助于央行填补一个监管漏洞和空白。如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现有模式是,直接与银行采取一对多的对接模式,多方关系相对复杂,且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未将客户备付金存入备付金托管银行之前,将在支付机构内部进行资金流转,而这一阶段有关客户资金的相关资金流转信息,如是否存在诈骗、挪用和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托管银行和央行是无从监管的。
网联设立后,支付机构、客户出账银行、备付金托管银行、客户入账银行等间的金融场景往来信息,将在网联的清算平台上得到透明化反映,这有助于提高资金流和交易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过程规范,便利央行进行反洗钱监控和对小微支付领域进行过程监管。
如某消费客户在网上通过某支付机构进行消费或转账交易,支付机构将向网联发出对该客户某一银行账户发出扣款指令,并提供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专用账户,网联将这一指令发给该银行,然后促成客户付款账户与支付机构备付金专用账户的清算;客户交易行为无异议后,支付机构将向网联发出从其备付金专用账户,向商家账户的结算指令,网联促成支付机构备付金专用账户与商家账户的银行间清算。
当然,央行通过网联在支付服务市场推出的建构性框架,同样需要央行在过程监管和程序正义的秩序护卫中,保持适度的监管包容度,并将包容监管升级为营造程序正义的合规监管层面,真正实现负面清单管理,避免一管就死,使支付服务市场失去创新自由的活力。
包容监管也好,网联的建构性框架也罢,对第三方支付而言,最终还是旨在探寻金融创新的自由边界,以及权力与市场的边界。而通过这样的有一定包容度的“试错”边界探索,更能够激励其在支付领域的创新,特别是真正的内容和技术创新。(刘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