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北大论坛召开

2016-04-21 09:51:57|来源:金融时报|编辑:许炀

  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北大论坛4月20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大讲堂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由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俱乐部联合北京大学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时报社、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联合体共同主办,主题为“新理念、新动能、新金融”。来自政府部门、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界专家学者、投资机构、主流媒体记者等近千位嘉宾出席了本次峰会,共同探讨“十三五”时期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共议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共享金融发展新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移动互联网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共享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共享金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网贷、众筹、供应链金融、相互保险、财富管理、金融基础设施的共享等。不管是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还是未来的区块链金融,都可以视为是共享金融的表现形式。共享金融的主体功能是去中介化,但不去中心。共享金融和传统金融面临着再平衡,要发挥共享金融中(分散化的)个体承担较多风险的优势,降低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发挥共享金融满足多样化需求和传统金融满足专业化需求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陆书春表示,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有三个方面的难题需要破解。一是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一系列的风险考验,从业机构普遍的风控经验和能力与传统机构还有差距。二是从互联网金融监管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监管缺少数据支撑。当前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各级监管部门也还无法全面掌握行业底数,难以及时预判风险。三是从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风险防范意识不够,一方面容易轻信高收益的宣传,另一方面承受风险能力也较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在致辞中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真正的实质性的创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仍然是今年主要的经济发展的焦点。他认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互联网金融技术还是比较滞后。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多停留在设想阶段,互联网金融真正跟传统管理、信用建设、信用体系的结合还不够强。技术和金融的融合不佳问题,仍将长时间存在。

  金融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邢早忠在致辞中表示,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的风生水起之后,规范发展将是“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迅速迭代魅力非凡,相信高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会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邢早忠还表示,作为新兴业态,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量变之后如何走向质变是今后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今年将是互联网金融的规范之年,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去年一系列的监管已经明确,为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如何落实,需要监管措施的具体细化,更需要金融从业人员从自身约束做起,主动做到合法合规,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提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十三五”总体向好的趋势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究竟怎么样来把握机会,怎么样共生共享?他认为“十三五”的发展规划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确了新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共享金融。而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最后的共享发展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服务管理局局长梁立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改部机构处处长袁平海及其他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据了解,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继北大论坛之后,还将在硅谷、台湾、香港、伦敦等地陆续举办。以期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推动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作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记者 庞东梅 杜金 张末冬)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