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背后的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电商各显神通

2015-11-19 10:39:59|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张思淼

  这两天各大电商都在晒“双11”业绩,“双11”俨然成为千亿级别的消费场景。

  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金融才是未来“规模化盈利”的大风口,大家想要在垂直细分的领域寻求生机,将自己的金融服务嵌入到各种场景里面。聪明的互联网企业,总是在市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布子。互联网金融这棋子,慢一步就等于慢了100步,因为那是一个赢家通吃的领地。

  在今年的“双11”,阿里以及和腾讯达成了合作的京东,都没有放过这一巨大的消费场景。

  电商暗谋互联网金融

  以阿里为例,在消费信贷方面,蚂蚁“花呗”此前号称投入6000万红包供用户在“双11”当现金,推出一年分期还款免息,还在“双11”前就宣称为女性用户提高人均5000的信用额度。从“双11”赛后成绩汇总来看,蚂蚁“花呗”的支付交易笔数达6048万笔。

  在保险方面,蚂蚁金服有老牌的退货运费险,还有物流破损险、正品保障险、品质保证险,也正是借着这样的东风,众安保险当天保单总数2亿张,当天保费总额1.28亿元,其中明星产品淘宝上的退运险,已经被称为“地球上有史以来卖得最火的险种”。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阿里主导的网商银行为阿里的小微商户提供了90亿元的贷款。

  京东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也不甘落后。比如京东白条也称狂砸了4亿元优惠额度,推出两年分期免息。据其“双11”后公布的数据,京东白条的用户同比增长高达800%。

  在保险方面,京东除了常规的险种,还额外摆了噱头,来个“买贵管赔险”、“忘穿秋裤险”。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京东金融也为商家提供了75亿元贷款。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场热闹的消费场景嵌入背后,流量入口已经成了互联网企业布局金融和大数据的“法宝”。

  “规模化盈利”风口

  在互联网行业里,传统的靠做交易来融资,用马云接受采访时的话说,是“见了鬼了”、“赚不到钱”;传统的靠做电商的路子,虽然有钱赚,但天花板就在那里了。业内逐渐开始的猜测和预判就是很好的证明:有观点说眼下的BAT三巨头未来会变成ATM——ATM系阿里、腾讯、小米。

  说回到“双11”的话题,阿里的领跑优势已经明显。腾讯,拉来京东、大众点评合作,“双11”前就和京东搞出“京腾计划”之类,所谓的“基于腾讯社交行为数据和京东购物行为数据”的精准画像,背后瞄准的其实是大数据,这是给发展互联网金融备粮草。

  最后来说说ATM格局。先来从BAT变ATM里被顶掉的“B”说起吧。百度从销售额到利润,的确长期被阿里和腾讯甩在后头,增长势头也不明显,大有被小米赶超之患。持ATM说法的人各抒己见,我听下来,除了明显给小米“站台”的,余下的分析观点,不少是遗憾百度在这一轮竞争中没有一套好的生态系统,没有加强入口拿下O2O,布局互联网金融慢了一步。

  阿里,一个支付宝,在很多人的感觉里就跟干了O2O差不多。阿里家一个电商、一个金服,“猫咪”“蚂蚁”一起上(蚂蚁金融已几近吞下金融全牌照,涉及金融领域包括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小贷、支付、P2P、众筹),就形成了一套生态系统。

  再往细里看,一个用户N张银行卡往支付宝上一绑,购物打车电影外卖转账还款水电煤都按他家的APP,他就有了连银联都眼馋的强账户功能,强账户背后就是大数据。就算我们用百度搜索搜了100个关键词、用百度导航去了100个地方,他仍然捞不到个强账户。

  腾讯社交起步,即便半数中国人都在微信上说话了,他也不敢懈怠,前文已经提及其与京东、大众点评的合作。

  若从金融着眼,阿里和腾讯有三样显然的优势,一是两家都主导发起了民营银行;二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支付手段,我们已经太习惯于“滴”一个扫码就把线下支付抛去线上,换言之,已经太习惯于把自己的消费数据拱手相交;三是,正是基于数据和给我们慢慢画出的“肖像”,腾讯和阿里都开始玩起了征信。

  百度其实并不示弱,他曾经有过“百度有啊”,只是遗憾太难坚持下去;他也想靠“百度钱包”来切入竞争,可是就是晚了那么一步,第三方支付市场几乎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吃光了,“百度钱包”挤占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很难做大。行业就是这么残酷,要么快要么死,要玩第三方支付,就连点细分领域的碎骨头,比如网贷资金托管那么小一块,都有汇付天下悄然吃掉半壁市场。入晚了,怎么打翻身仗?

  小米那头,手机卖得好、市值直追百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多说了。要把小米塞进ATM,至少现在来看还是有点牵强的。但即便如此,小米也开始走从电商进军到金融的路子了。从规模来看,小米做电商已经仅次于阿里和京东(和腾讯合作)了。这还不止,小米还正式宣布杀入互联网金融,发力众筹、基金,并且开谋民营银行。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