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 群雄逐鹿谁靠谱

2017-09-21 09:20:19|来源:经济日报|编辑:许炀

  ▲ 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和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业务,到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目前我国消费金融领域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 消费金融市场,产品服务各有所长,借款人在选择机构时,应分析各自特征,并结合自身资信状况、价格偏好综合考量

  近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半年报见喜,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一时间,消费金融再次站上风口,引发市场想象。

  实际上,消费金融服务并不局限于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供给体系。

  那么,当你有消费信贷需求时,应如何在上述机构中做出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建议借款人“三看”,一是看机构,判断自己的信用等级能否达到该机构的授信门槛;二是看资金价格,结合贷款利率和期限综合考量;三是看消费场景以及增值服务。

  四种类别需看清

  想做个微整形变美,但初入职场收入有限,又不想找父母支援怎么办?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蔡琪就选择了贷款。

  “我是单眼皮,感觉没什么精气神,想做个眼部微整形,从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借了1万元信用贷款,1年期,年利率5.22%,等额本息,一个月还857元。”她说。

  蔡琪的这一需求,正是消费金融的定位——房贷、车贷之外的日常消费,如教育培训、旅行、装修、美容、购物等。

  对于部分年长的群体来说,“贷款消费”等同于过度消费、超前消费,是一件较难接受的事情,但对于像蔡琪这样的“90后”来说,贷款消费更多是出于流动性考量。

  “借钱消费能够减少对我原有资金的大额集中占用,获得了流动性。此外,既有资金可以继续投资理财,如果其收益能够覆盖借钱的成本,还相当于赚取了差额收益。”蔡琪说。

  伴随着上述观念的兴起与发展,近年来消费金融已成长为金融业的一个重要“风口”。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预计到2020年消费金融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每年获客增长率超过20%。

  目前,消费金融领域逐渐呈现出“群雄逐鹿”格局。从参与机构看,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这也是最早的消费金融产品,其突出特点是不能支取现金,资金流向从消费者账户到商家账户“点对点”,资金用途明确,覆盖人群广泛。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信用卡发卡量已近1.3亿张,较5年前增长了75%,稳居全球第一大发卡银行地位,2012年以来客户使用工行信用卡支付的消费金额已累计达到11万亿元。

  第二层是商业银行近两年快速兴起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业务,优势是利率水平相对较低,额度较高,纯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担保,从申请到放款全部线上完成,效率较高。

  第三层是消费金融公司,持牌经营的非银机构。从2009年开始,我国陆续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开展了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13年又新增了12个试点城市,2015年试点正式扩大至全国。

  第四层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以蚂蚁金服“花呗”和京东金融“白条”最为典型,前者脱胎于淘宝电商平台,后者则借助京东商城平台,都是在购物结算场景中嵌入分期付款的借贷业务。

  定位差异要分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种类别的机构定位各异,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因此,借款人在选择机构时,应分析各自特征,并结合自身资信状况、价格偏好综合考量。

  门槛相对较高,这是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的普遍特征。出于风险管控目的,多数银行采取“白名单”客户模式,即只有符合该行授信门槛、相关信用记录优良的客户才有资格申请贷款。

  “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某股份制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银行对客户的授信依据仍凭借客户在该行的过往资金流水、借款记录等数据信息,如果客户资质优良但没有与该行发生过借贷关系,这名客户仍很难被列入白名单。

  为此,拓展数据维度成为必然。据悉,工行正在探索引入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数据、社保、税务、公积金等行外可证实收入信息,将现有白名单客户数量扩大至亿级。截至今年6月末,符合办理该行个人消费信用贷款条件的用户量已超过1.11亿人,授信总额5.4万亿元,累计放款624亿元。

  即便如此,商业银行仍存在无法覆盖的人群,尤其是缺乏银行借贷记录的中低收入年轻群体。如何补位?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

  “‘小额、短期、分散’是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坚持的原则。”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实践看,消费金融公司的户均贷款多在1万元以下,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章杨清表示,目前公司用户涵盖了传统银行业务覆盖不到的低学历、中低收入年轻人群,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客户占比72%,34岁以下客户占比83%。

  “相应地,消费金融公司放款的价格也比银行高,通常为日息万分之五。”银监会负责人表示,按照监管规则,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容忍度相对较高,在开展风险定价时确保能全面覆盖风险即可,其中包含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回报要求、市场价格等因素。

  辨别风险不可少

  相较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则胜在“依消费场景而生”和增值服务。

  以京东白条为例,它在京东商城的购物结算场景中嵌入分期付款的借贷业务,消费者若选择“打白条”,可以最长赊账30天,即免息延后30天付款,或者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

  “场景为王”已在业内成为共识。为此,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加快打造“场景细分产品”。

  其中,招商银行已将支付方式接入滴滴出行平台。同时,该行将“掌上生活App”作为信用卡线上经营的重要入口,集合餐饮、观影、商城、机票、酒店、海外购物等平台,把消费信贷产品嵌入其中。截至目前,该APP绑定用户数已超过4000万。

  消费金融公司则借助股东客户资源拓展场景。例如,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将消费分期业务与母公司招行、中国联通的线上线下多个商圈打通,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分期购合约机”,用户可申请零首付免息分期购买联通合约机。

  然而,不断拓展的“场景”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借机实施诈骗,借款人对此需高度警惕。公安机关近期接到部分淘宝用户举报,“卖家”以退款为由,诱骗用户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借款。

  首先,不法分子冒充淘宝“卖家”与消费者联系,称此前发货质量不好需回收,现要向消费者退款120元。然后,不法分子将网络借贷平台的链接发给消费者,引诱其填写一系列身份信息和相应的金额,如1000元,提交后消费者随即收到金额到账的提示,实际上这并非退款,而是网贷平台的借款。最后,不法分子让消费者将多余的880元转账给自己,随即消失,留下“被负债”1000元的消费者。

  与这一手法类似,一些不法分子还盯上了消费金融公司,利用伪基站生成官方客服电话、假扮客服人员,让借款人将还款打至其个人账户。为此,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发布公告,称接收还款均为公司账户,借款人不要轻信不明渠道提供的还款方式。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直接面向个人,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这部分客户往往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监管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应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业务办理中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