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去资产化加速

2018-05-07 09:47:58|来源:金融时报|编辑:许炀

  在金融科技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去资产化趋势明显,更强调技术的赋能以及与传统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总体来看,监管趋严的背景或者说监管的一些变化推动了行业更快速的变革。”一位金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大环境下的转向

  在该人士看来,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去杠杆加快,银行开始意识到只依靠传统线下布局不能支撑公司高效运转。让整个业务流程互联网化,安装一个智能化的核心“大脑”,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迫切所需。另一方面,监管层反复强调“所有的金融业务都需要纳入监管”。对于技术驱动型机构来说,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也要符合监管要求。“由于净资本的限制,技术能力再强也作用有限。”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认为,要做好去资产化这一“减法”。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如果“拼资产”,发展的天花板会很低。

  从目前达成的合作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接受新模式,并主动拥抱转型。例如,百度金融与农业银行合作,包括共建“金融大脑”以及推广客户信用评价、风险监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具体应用,并建立了“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推出“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实现二者在客户、账户、数据、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深度整合。

  除了逐步转型的BATJ之外,不少中小金融科技公司也加入到这个行列。比如,PINTEC品钛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大华银行有限公司(UOB)近日合资成立了华钛科技私人有限公司(Avatec.ai),向金融、零售、电商等机构输出智能信贷技术服务。

  金融科技2.0正逐步构建

  事实上,多年前,IBM已经开始探索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运作模式。比如京东金融这样的公司,利用场景资源,提供全链条服务,使得技术赋能方与接受服务的金融机构间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变得更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以IT系统外包为核心的1.0模式,到融合性增强、强调解决方案的2.0模式,金融科技正在更好地服务金融行业,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让金融的回归金融、技术的回归技术”——技术赋能理念正慢慢塑造和成型,不同类型、基础的金融科技公司开始选择不同的“打法”。

  前期已经拥有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理财、支付、保险、证券等业务线的京东金融,在收入结构上进行调整,从自己做金融业务转向帮助金融机构做金融业务,把服务金融机构产生的服务性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把通过资产获益逐步转化为通过服务金融机构获益。

  品钛则主要聚焦于智能信贷、智能投顾等,专注大数据处理和金融科技研发,具体包括场景流量接入、资产监控、风控引擎等环节。记者了解到,刚成立的华钛科技公司可提供智能信贷评估决策方案,利用非传统的、广泛的、多维度的数据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反欺诈算法等技术,于数秒内完成个人或企业申请者的信用评估与决策,提升银行和金融机构效率,更精准地进行信贷评估决策。

  合作模式成为常态

  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风险定价方面的优势,加上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数据、业务能力方面的基础,令更快捷、有效、普惠的金融成为可能。据了解,目前,京东金融的风控变量已突破60万,是去年的20倍。运用类似能力,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建立金融科技的底层能力和连接平台,技术、数据和用户都会变成“基础”,进而服务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其他机构。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目前的市场上,做技术并不代表着完全不做金融业务。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需要一线金融业务经验,否则,科技类公司很难真正具备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另外,也有专家表示,服务性收入总量较低,尤其对于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而言,依旧需要金融业务收入来做支撑。而上述行业资深人士则强调,不必过多地考虑概念问题,只要是为了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并在合规方向下开展业务,就是值得鼓励的。(记者 张末冬)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