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准市场爆发前夜的 消费金融公司

2016-11-21 16:57:01|来源:证券时报|编辑:许炀

  消费金融行业今年骤然热闹起来。

  首先,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持牌军在加速入场。2014年以来,已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其中银行作为主出资人的占9席。银行的坐镇,通常是搭档商贸类实体企业,比如连锁百货等。银行倾向于输出产品研发、利率定价、风控管理、负债端资金获取等优势;而商贸实体企业则更多提供的是营销渠道与应用场景。

  其次,另外相当一部分无缘(或者说难以获得)牌照、主营背景各异的平台,包括电商、互联网、网贷、第三方支付等,则从产品层面突围,在自身消费场景内嵌入赊销、小额信贷等服务跑马圈地。平台的通行做法是根据客户流水和在自身体系消费的情况,以自有资金或引入机构资金放贷。从今年开始,从上游积累了足够多的此类信息的平台开始以“进军消费金融”之名发放信贷,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可以说消费金融由“蓝”转“红”,只经过了非常短暂的过渡期。招联消费金融几乎是踩准了市场爆发的前夜,率先于2014年8月末获批筹建,次年3月获批开业。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招联金融开业的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

  招联消费金融之前,市场上从没有想过零售银行之王与运营商的结合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事实上当时两大股东面临的市场环境也甚是微妙:招行零售贷款总额突破万亿、占贷款(及垫款)总额近一半,最重要的是,招行较早嗅到纯线上授信的市场机会,推出了“闪电贷”快速线上贷款类产品(实行白名单制);而另外一个股东联通涉足金融领域的前景还很不清晰,包括自身在内的运营商多数是受余额宝启发,以旗下支付公司为载体,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通信理财产品,实质是利用用户优势做浅层的渠道代销,并没有触及金融内核。

  所以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尽管看起来招联消费金融拥有无比强悍的先天基因,但包括客群、产品、资源、流量在内的一切母体优势,导入到这个新生的载体并不容易。

  再回头看当时的市场环境:捷信、北银、中银、锦程四家第一批持牌机构皆以“地推”的纯线下模式牢牢盘踞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数以万计的线下贷款服务点、庞杂的地面推广团队,对于一个从互联网金融语境下发展起来的初创公司,选择纯线下模式并不是一个最优选择。基于对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风向的清晰梳理,招联消费金融决定在当时没有一家纯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成立的情况下,第一个吃螃蟹。

  这样的路径,被侧面验证是有效的:2007年就进入中国的老牌消费金融捷信,截至今年6月末活跃用户达到730万,线下贷款服务点突破10万个。而开业仅一年半的招联金融,注册用户接近两千万,放款客户600万。这也是说为什么现在所有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在大力进行线上化的转型:比如均开通线上申请、接入芝麻征信等互联网征信等。(刘筱攸)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