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基金ETF小课堂(二):ETF小史

2019-11-13 13:27:55|来源:北国网|责编:冯实

  ETF(Exchange-Traded Fund)作为指数化投资工具的一种特殊形式,具备了指数产品的优势,例如费用低廉、业绩透明度高,能有效分散投资风险等。在基金交易方面,ETF集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优点于一身:与开放式基金一样,ETF可以在场外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同时与封闭基金一样,ETF拥有二级市场通道,可以以实时价格买卖份额。

  1993年美国股票交易所推出了以S&P500为跟踪标的的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ETF,自此拉开全球ETF发展序幕。随后ETF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期,在这期间ETF虽然逐渐被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了解与接受,但产品模式单一,几乎都是以市值加权指数为跟踪标的股票型ETF。

  2002年,第一只债券ETF在美国成功发行;2003年,标普率先推出了S&P500等权重指数,以此为跟踪标的的ETF应运而生。此后,ETF在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上不断创新,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属性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根据上交所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全球ETF市场连续10年实现资金净流入,并取得了近1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的耀眼成绩。

  根据英国ETF数据公司ETFGI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7月,全球ETF资产规模已经达到5.58万亿美元,产品数量6772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美国市场,ETF规模总和为3.92万亿美元,占全球ETF市场的70%。

  中国大陆首支ETF是

  上海证券交易所

  推出的上证50ETF,于2005年2月挂牌上市,首发募集规模高达54.35亿元。在接下来一年间,上交所和深交所陆续推出深证100ETF、上证180ETF、中小板ETF以及上证红利ETF。国内ETF市场发展历程中出现了3次爆发式增长,这几次飞跃主要可以归结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

  第一次大增长:

  2009年底ETF市场规模突破了650亿,较2008年底增长了400多亿。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2009年股票市场迎来了大牛市,ETF产品跟上了指数的涨幅,收益超过了主动管理的权益型基金。这一年,很多基金公司开始大力布局指数基金,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认知度也在进一步提高。

  第二次大增长:

  2012年,ETF由原来只能跟踪单一市场的指数变为可以同时投资两个交易所的指数,一批跨市场ETF随之诞生。ETF市值规模在这一年迈过了1000亿大关,年底市值规模为1466亿。

  第三次大增长

  :2015年国内股票市场又迎来了一波牛市,ETF再次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年底市值规模达4730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超85%。

  ETF进入国内市场已有近15年,期间投资标的不断丰富,产品形式持续创新。跟踪的标的从早期的宽基指数,扩展到债券、货币、商品、期货等;投资市场从最初的单市场发展到跨沪深两市、再到跨境。根据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2019年三季度基金报告中ETF产品共有226只,资产净值超过6462万亿元,较2018年底增长超27%。根据上交所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8月,上交所ETF产品规模约为5356亿元,今年以来的累计成交额约为4.56万亿元,市场规模跃居亚洲第二,交易量稳居亚洲第一。

  近年来,随着投资需求的不断细化,基金公司在细分主题/行业领域积极布局,针对市场和政策热点的ETF产品层出不穷,例如国企改革ETF、粤港澳大湾区ETF和科创主题ETF。另外把主动化管理和ETF运作模式结合的增强型ETF和smart beta ETF也纷纷面世,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