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监管沙盒模式应对金融科技创新

2019-02-21 09:44:46|来源:经济观察网|编辑:韩东林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金融科技对于跨区、跨界的金融服务如何实现有效金融监管?我认为第一就是坐实监管沙盒。”2019年2月20日,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举办的《亚洲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交流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作出上述倡议。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曾定义“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用在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即,监管者在保护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的有效管控。

  “监管沙盒的实质是某一个机构的某一个业务的创新,监管部门对这个创新的全过程进行监管,通过这种介入寻找风险点以及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方法。” 张承惠说。

  张承惠表示,对于所谓跨界和跨区的金融服务的监管,背后是创新和风控之间的关系。在金融科技大力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传统监管模式呈现了不适应性。过去两年一直强调对金融机构的功能监管,很大程度上市失灵的。究其原因,一来是在中国的互联网背景下,跨区、 跨界的合作很多,功能监管很难掌握;另外就是刚性的政府职能所致。“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是低效的多层监管,监管机构增加了非常多的负担。”

  如何接解决前述问题,张承惠认为首先需要坐实监管沙盒。张承惠指出,监管部门层提及的,中国监管沙盒早已开始实施,即“开发区模式”。而真正的监管沙盒,恰恰要避免“开发区模式”。她进一步解释道,开发区模式是圈定范围,在范围内所有的机构、企业都会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这是有边界限制的。但是金融科技的特点是跨区域的,开发区的模式与监管沙盒的跨区域特征相悖。“中国要做金融监管沙盒,最大的困难就是僵硬的金融监管体制。”

  此外,张承惠亦表示,中国金融监管仍需强化第三方的作用。“政府既然不能有效的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一些新的变化,可以借助其他的力量来完成。”比如借助大数据监控一些公司,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产生这样的供给;再比如对消费者保护,“一行三会”的消费者保护是非常有限,或可成立一个独立的消费者保护机构以有效的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再者就是行业协会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需要更加有弹性的监管机制、领先的监管理念、灵活的监管方式。” 张承惠说。(见习记者 吴小飞)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