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银监局严查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

2017-10-10 14:17:00|来源:金融时报|编辑:许炀

  近期,包括北京、江苏、广东、浙江、江西等多地监管部门下发通知,对辖内金融机构开展专项检查,要求机构严查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

  针对消费贷挪作首付款这一违规行为,一直以来银监会都有相关监管要求,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会在现场检查中加强监管。

  部分消费贷或流入楼市

  客观来看,消费贷的增长态势并没有直接反映在相关的经济统计数据上。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新增1.28万亿元,远超去年全年8305亿元新增短期贷款的总额。“以往居民的短期贷款主要是汽车贷款,然而今年前7个月的国内汽车销量没有增长,这意味着居民短贷激增,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

  市场对这一现象,专家基本持一致态度。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于近日发布的《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现象研究》显示,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的30%。

  消费贷不易监测和控制流向

  “消费贷很难监测和控制流向。”一位股份制银行个贷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下半年,伴随着股市行情走高,部分消费贷、信用贷等银行贷款也被挪入其中。正如那时一样,现如今消费贷又“跑”到了收益率更高的楼市。他表示:“这种方式的确是直接放大了杠杆,加大了风险。但如果有伪造合同等现象出现,我们也没太多办法去核实。一般情况是发现之后要求归还本息,然而这种处罚力度并不大,违规成本不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对于消费贷的监管,应该去研究什么样的贷款是可以套现的。“因为部分消费贷款的资金是不直接经过购房者或消费者,所以也不太可能被挪作他用。反而是类似信用卡透支、装修贷等,实际上都会有很多问题,这都是容易套现进而转入到房地产领域的。”他表示,消费贷本身的发放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是很多消费贷款规模大,比如说一次贷款30万元,就很容易和购房首付进行挂钩,所以这方面监管应强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也可能为房贷“加杠杆”提供了渠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尽管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在持续进行,网络借贷平台数量有所下降,但平台的交易量有增无减。今年上半年,全国网贷成交额达到1.93万亿元,同比增长72.81%。网贷平台对资金流向没有监控,实际操作中“假消费、真买房”的现象可能普遍存在,更有少数平台、中介暗中推出“首付贷”,违规为购房者提供借贷服务。

  监管加码防控风险

  除了相继发文强化对消费贷的检查和监管之外,各地监管部门同时也加大了处罚力度,对金融机构放松消费贷用途把关采取高压打击态势。9月14日,邮储银行杭州市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挪用于购房等原因被处以65万元罚款。而早在今年6月,大连银监局也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对多家机构连开数张罚单。

  一位地方监管人士告诉记者,上述举措主要针对的还是投资投机行为,而从此前监测到的部分数据来看,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市场也多是短期炒房者造成的。另外,在强监管思路下,对消费贷的监管也有助于防控房地产市场风险。不过,对于监管而言,需要在银行自查的基础上再进行抽查以及可能的现场检查。

  针对下一步房贷市场的监管,董希淼表示,个人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事实上还是与居民购房需求增长较快有关。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有所下降,特别是下半年以来贷款额度收紧、审批速度放缓。同时,受市场流动性趋紧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有所上升。这虽然有助于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但也容易“误伤”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此,对于居民合理的购房需求,尤其是购买首套住房应继续予以积极支持。比如,对于首套住房贷款,在额度上应给予优先保证,在利率上应给予适当优惠;对于商业银行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应给予差别化的监管政策。(记者 张末冬)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