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国际油价经历断崖式暴跌背后的原因

2017-05-04 11:42:2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许炀

  2014年6月至今,在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经历了断崖式暴跌。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为例,WTI原油期货自2014年6月12日的最高价每桶107美元,暴跌至2016年2月11日的最低每桶26美元,最大跌幅76%左右。国际原油市场其它主要期货品种,北海布伦特原油、迪拜原油、米纳斯原油等均经历了与WTI原油类似的价格暴跌和深度调整过程。

  以美国为主力的全球页岩油产量增加是驱动国际石油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

  页岩油产量增加是2014年6月至今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是当前全球页岩油生产的绝对主力。页岩油产量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国际石油供给总量,成为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行的重要驱动力量。

  目前全球实现页岩油商业化生产的仅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三个国家。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数据,全球页岩油预估储量为67.5千亿桶,其中,技术可采储量4.19千亿桶,约占全球原油总储量的10%左右。这些页岩油资源遍布全球七大洲46个国家,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阿根廷、利比亚、阿联酋分别以782亿桶、746亿桶、322亿桶、270亿桶、261亿桶、226亿桶的技术可采储量位居世界前六位,这六个国家的页岩油技术可采储量占到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虽然全球页岩油储量可观,但是,目前对页岩油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国家并不多,全球仅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三个国家实现了页岩油的商业生产,并且加拿大和阿根廷的页岩油产量在本国原油总产量中所占份额很低,而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则占到本国原油总产量的将近一半,占到目前世界页岩油总产量的90%左右,是全球页岩油商业化生产的绝对主力。

  美国60%以上的页岩油产于其境内西海湾盆地的伊格福特和威林斯顿盆地的巴肯页岩,2014年,伊格福特日均生产页岩油121万桶,占到美国页岩油总产量的36%,巴肯地区日均生产页岩油94万桶,占到美国页岩油总产量的28%左右。

  加拿大2014年日均生产页岩油40万桶,约占本国原油总产量的11%(2014年加拿大日均生产原油360万桶),其页岩油几乎全部集中在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塔、曼尼托巴、以及萨斯咯彻温三个省区。

  阿根廷的页岩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内乌肯盆地的瓦卡穆尔塔页岩地层,国有能源公司阿根廷石油公司是该国最大的页岩油气经营商,阿根廷石油公司分别与雪弗龙公司、陶氏化学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在瓦卡穆尔塔地区成立了三家从事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合资企业,根据阿根廷石油公司2015年4月的报告数据,这三家合资公司日均页岩油产量达2.29万桶。此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也与阿根廷石油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与阿根廷石油公司合作开发该地区的页岩油气资源。

  以美国为主力的页岩油产量增加是驱动国际石油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由于目前全球90%左右的页岩油产自美国,因此,页岩油生产对全球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页岩油生产通过影响国际石油供需关系,从而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

  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石油产量自日均1168万桶、增加到1514万桶,日均产量增加346万桶;而同期全球石油产量自日均生产8976万桶,增加到9538万桶,日均产量增加562万桶;美国石油产量增量占到同期全球石油产量增量的62%左右,[vi]其中,在美国2014年和2015年的石油总产量中,页岩油产量占到一半左右,由此可见,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加,是全球石油供给增加的主要来源。2000年1月至2015年9月,美国页岩油产量自日均37万桶、增加到日均448万桶左右,15年期间产量增加超过10倍。[vii]而与此同时,由于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加,美国石油净进口随之大幅度减少,自2008年的日均进口石油1093万桶,减少到2014年的日均进口506万桶左右,石油净进口减少了将近一半。

  除了美国以外,另外两个率先实现页岩油商业化生产的国家加拿大和阿根廷,其页岩油产量在2014年也都有所增加,并且,其页岩油产量增速均快于非页岩油生产的增长速度。2014年,加拿大石油产量增加7.9%(日均增加31.5万桶),为当年度全球石油总供给的增加贡献了15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以美国页岩油生产为主力的全球页岩油产量自2005年左右开始逐步增加,2010年开始大幅度快速增长,自2005年的1亿桶左右,增加到2014年的15亿桶左右。在全球石油消费基本稳定的背景下(2014年全球石油消费比2013年增加约0.8%),石油产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国际石油供需失衡,传导到价格机制上,驱动国际石油价格下行。

  国际油价深度调整的原因综合分析

  除了以美国为主力的全球页岩油产量大幅、快速增加因素外,2014年6月至今的此轮国际油价深度调整还有其它多重因素共同造成:既有国际石油市场供给(其中包括国际石油库存高企)和需求基本面因素,也有亚洲新兴经济体汇市和股市巨幅波动、美元走强及国际金融市场投机、伊朗核问题和解、美联储加息预期等短期原因。

  首先是供给面因素。在以美国为主力的全球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并未如历史惯例进行“限产保价”。在2014年6月至今的此轮国际油价深度调整中,为了保持自身市场份额,再加上自身成本优势,对油价下跌有较强承受力,欧佩克并没有采取“限产保价”措施。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欧佩克整体的石油产量大致稳定在日均3600万桶左右,在个别季度还略有下降。在此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伊拉克和沙特、而主要减产国家则是利比亚、科威特和阿尔及利亚。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伊拉克和沙特的石油产量分别从日均307万桶、1115万桶,增加到435万桶、1216万桶;而同期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则从日均144万桶锐减至43万桶。从总体看,伊拉克和沙特的石油产量增加基本被利比亚、科威特,以及阿尔及利亚的产量下降所抵消,欧佩克虽然在此轮油价暴跌中并没有如历史惯例减产稳价,但其石油产量总体也并没有出现明显增加。

  此外,受低油价影响,自2014年以来,全球石油库存持续快速增加,自2014年1月的41.3亿桶、增加到2015年3月的43.3亿桶左右,高企的石油库存增加了石油市场的供给预期,加大油价下行压力。

  其次,需求面因素,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石油需求增加有限。一方面,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PMI多数挣扎在荣枯线以下,2015年11月,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的PMI分别为47.2、49.1、47、51.2、52,这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其石油需求增加有限;另一方面,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2015年11月,美国、欧元区、日本的PMI分别为50.2 、52 、51,略高于荣枯线,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使其石油需求大幅减少。

  第三,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汇市和股市巨幅波动影响国际石油市场。2015年8月初,中国央行进一步放开人民币汇率管制,导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大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自2015年8月11日的6.20、升至8月13日的6.39,人民币贬值3.1%。人民币贬值引发其它与中国有密切贸易往来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贬值,2015年8月亚洲货币贬值2.4%,创下2008年之后最大单月跌幅。人民币贬值和中国PMI下滑,造成8月份中国股指暴跌,2015年8月28日,中国上证指数跌至最低2850点,相比2015年6月12日的最高5178点,跌幅45%左右。由于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悲观,全球股市、尤其亚洲国家股市也随之暴跌,2015年8月亚洲国家股市下跌8.7%,创下2011年之后最大单月跌幅。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汇市和股市巨幅波动,使国际原油市场对全球经济预期更加悲观,导致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行。

  第四,美元持续走强及国际金融市场投机。美元走强及国际金融市场投机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一是国际原油多数以美元计价,美元与油价二者之间存在反向互动关系,美元升值油价下跌;二是美元和石油均是国际市场重要投资品种,美元走强会导致包括原油、黄金、白银在内的其它投资品价格下跌。2014年初至2015年底,美元指数(DINI)最大涨幅27%、黄金最大跌幅24%、白银最大跌幅37%、WTI原油最大跌幅66%左右。

  除了以上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原因外,其它因素,诸如伊朗核问题和解、美联储加息预期、印尼可能重新加入欧佩克等,通过各自传导机制影响国际油价,推动国际油价下行深度调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能源金融研究室负责人 徐洪峰)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