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开拓传统边界 尝试更多可能

2017-03-20 09:57:17|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许炀

  每座城市的中心,总有那么几幢美轮美奂的高楼,是属于银行的。仿佛唯有坚如磐石、金碧辉煌的大厦矗立着,客户才会由此对银行有着信任感。

  但自现代银行业诞生之日就有的刻板印象,正在改变。不依赖实体网点和物理渠道的银行越来越多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初是电话银行,随后是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接下来或许还有物联网银行。2015年,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也在中国诞生,尽管它们主要在移动端开展业务,但人们习惯于将它们称作互联网银行。

  后来者也已至。四川新网银行希望跳出特定场景,成为“万能连接器”;苏宁银行希望走O2O模式;百信银行则将以独立法人形式开展直销银行业务。

  除了表面上的渠道变革,受访的互联网银行从业者均强调,如果硬要把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区隔开来,那就是FinTech与TechFin的差别——是否真正靠数据和技术驱动业务。事实上,这并非互联网企业的“特权”,传统银行在渠道和组织架构上互联网化的趋势同样迅猛。

  扩展银行的边界

  3794笔!这是在四川经营一家淘宝店的张女士5年来在网商银行(包括其前身阿里小贷)的贷款总数,最小的一笔仅3块钱,最大的一笔也只有5600元,至今无一笔逾期。

  “我们的风控模型发现这位客户后,主动联系了她,问她是不是搞错了,贷款是有利息的。”网商银行负责人黄浩对记者表示:“她说,我知道是有利息的,但因为方便,我就是愿意用。”

  按传统银行的作业模式,申请贷款采取的是纸质进件、人工审批。如此测算,即便1天做成1笔贷款,也需要近10年时间才能完成这近4000笔的贷款。

  毫无疑问,互联网虽然没有“颠覆”银行业,但正在拓展银行的商业边界。2015年6月,网商银行成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开业仪式上说,网商银行不放500万元以上的贷款,希望能够服务1000万家企业。

  马云给的数据也许有些保守了。到去年底,网商银行服务的小微企业就接近250万户,户均贷款额为1.69万元,与500万差了快两个数量级,不良率不到1%。去年一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1%。

  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到去年11月末,微众银行“微粒贷”的主动授信客户超过6000万,笔均贷款8000元。一位大型互金机构的高管对记者表示:“‘微粒贷’还有潜力。试想,把‘钱包’放在微信的第一屏,是怎样的效果?”

  互联网银行,严格来说是直销银行的一种运作模式。直销银行不依赖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来扩展业务。上世纪80年代,英国四大银行之一的美联银行创建了First Direct。这是全球第一家完全依赖电话业务的银行,1992年成为汇丰旗下的子公司,目前为125万欧洲客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脑开始取代电话,银行开始开发自己的网络平台,一些纯网络银行由此诞生。1995年,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下称“SFNB”)在美国成立。之后,移动互联网兴起,手机银行出现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第四次银行渠道演变将会延伸到物联网。未来用户将通过语音指令等方式,让智能家居等硬件设备完成银行支付、转账等交易。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还在探索的路上,后来者已至。去年底,由新希望、小米和红旗连锁共同发起的四川新网银行对外营业了。苏宁银行和百信银行同样定位为互联网银行。与此同时,包括包商银行在内的一些银行则有意申请独立的直销银行法人资格。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