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费改”新规落地 第三方支付机构出路何在

2016-09-12 10:14:27|来源:中国证券报|编辑:许炀

  9月6日,POS费率全面调整,各支付公司费率调整工作初步完成。POS费率的价改,导致支付机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然而,依然有80多家机构排队等待发放支付牌照,中介机构叫价已从3亿元飙升至5亿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路下一步该怎么走?“打价格战的空间几乎没有,是时候比拼服务了。”深圳银盛金融董事局主席林重成说。

  中小型支付企业生存不易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1月以来,被央行开过罚单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有18家,有3张罚单超过1000万元,对于行业平均利润日渐微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巨额罚单的震慑力不言而喻。

  线上支付手续费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不少支付机构将精力放在网络支付,特别是帮助网贷平台提供资金存管业务带给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少生意。然而,由于监管层要求网贷平台的资金必须由银行存管,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存管业务恐难为继,支付机构的生存愈加艰难。据艾瑞咨询统计,一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占比前三名分别是:支付宝占比43.3%,财付通占比20.1%,银联商务占比11.1%。整个市场份额中,三大支付巨头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剩下约20%的份额由200家中小型支付企业抢食。

  96费改后,新规实施市场调价——收单服务费由收单机构与商户协议决定。根据当前各大收单机构公布的收单服务费,银行卡的刷卡手续费已普遍低于二维码,二维码在线下收单市场中的手续费优势不复存在。虽然新政策没有对网络支付做要求,占据第三方支付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似乎不受影响,但线下支付对收单机构来说是一个重叠市场,“包括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长期来讲,费率下行是一定的。”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说。

  数据变现综合服务成突破口

  无论怎样,支付市场规模逐年翻番的事实不可否认。林重成表示,支付行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比较强的行业,交易额规模越小的支付机构,其盈利的可能性越低。在发达市场国家,支付市场往往由一两家寡头垄断。“作为一家紧随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我们采取跟随策略,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巨头可以拿出几个亿做补贴,但那是不可持续的。核心是要通过提升服务,增加客户黏性,实现营收来源的多样化。支付本身就是通道,其盈利点不在支付本身,而在围绕支付构建的商业模式上。例如我们推出的围绕‘支付+’为核心的电子钱包,就是在支付基础上叠加了便民服务、社交娱乐、特色电商等增值服务。”

  数据变现已经成为支付机构盈利突破点,即依托支付机构积累的庞大支付数据将衍生出创新生态体系,未来基于支付数据的增值服务将完整地融入到各类交易分成中去,创造出新的盈利模式,比如银盛支付根据百万家商户的流水数据推出免抵押的“POS流水贷”;此外,积极布局征信、保险、基金等新业态。

  林重成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作为商业生态入口,支付机构在收单环节沉淀了大数据信息,值得深度开发。这些数据在信用评判、信贷产品创新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如何涉足相关领域,如何打通上下产业链,从而盘活这些大数据资产,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红海市场中的下一步转型方向。”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