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0年,我国普惠金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普惠金融发展遇到了一个历史性机遇,数字普惠金融孕育而生。在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题为“金融科技引领普惠金融新实践”分会场,专家表示,金融科技能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可以降低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极大减少获客成本,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风险隐患,需要加强监管,加强消费者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科技
可以有效降低获客成本
谈及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认为,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政策和环境是很好的,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而且国内广泛参与普惠金融的程度很高,从机构上看,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都在参与普惠金融。从人数上看,中国参与普惠金融的学习、研究、实践,包括创新,应该是首位。
“普惠金融各种产品、各种创新非常多,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和机会,也有利于普惠金融的普及。”焦瑾璞说。
过去做普惠金融,比较难的一个是获客,另一个是风险评估。参会专家表示,金融科技能提升金融的普惠性,那么,到底体现在哪里?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看来,金融科技一方面通过降低传统金融体系的投资或运行成本,从而达到普惠的目的;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贷款方面的内在逻辑,就是降低了金融机构信息的获取成本。此外,金融科技近似零边际成本,能把尽可能多的场外客户纳入金融体系中来。
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陈欢称,金融科技的使用,很大程度解决获客的成本问题。此外,通过金融科技的使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使得数据留存以及可分析、可使用的程度比以前高了很多,这样就促使在风险判断上,比以前可能更有效。
数字普惠金融
边界风险不容忽视
专家表示,客观来说,金融科技创新对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正在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
焦瑾璞认为,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数字普惠金融,包括科技支持普惠金融,要有边界,金融与其他行业应有所区别。此外,在普惠金融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足。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认为,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普惠金融问题,但也存在风险评估问题。他指出,从银行角度来讲,一是资信评估,需要评估客户的经营能力、产品、市场试销性,包括持续性的还款能力评估、监测。在这个体系,需要数字科技进一步深化。二是银行内部管理要进一步数字科技化,使得整个流程、人员配置能更好地使资源倾向于普惠,促使流程更流畅、成本更低廉。三是数字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要加强消费者保护
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如何加强监管,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适度平衡,成为与会专家争议的焦点。在焦瑾璞看来,第一,科技和普惠金融结合,这是必然的。第二,科技发展数字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也是必然的。第三,发展中肯定存在问题,去年G20把数字普惠金融的8项原则已经明确。第四,要把加强消费者保护摆在重要的位置。
叶兴庆认为,一方面要合规,对于不合法要打击;另一方面,要从普惠的角度对所有的金融科技进行识别,识别哪些金融科技具有普惠性,并作为下一步扶持的重点,这是当务之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示,数字世界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到来,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一项关键性的工作还是要加强消费者保护,包括加强隐私保护、安全保护、交易公平性保护等。
“监管要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包括数据环境、征信环境等方面,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陈欢认为。(见习记者 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