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路普惠金融 让“金融氧气”惠及更多人群

来源:金融时报2017-03-20 09:44:50

  “金融服务是经济生活的氧气。即使是全球最富裕国家的金融体系,也缺乏普惠性,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格莱珉银行创始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默罕默德·尤努斯表示。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来自国内外专注于普惠金融领域的思想家、实践者就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充分探讨,共话当下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路。

  普惠金融为谁服务

  “与普惠对立的是特惠,如果能满足所有有正常贷款需求者的金融服务,我认为就做到了普惠。”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在会上表示。

  作为全球普惠金融的探索先驱,尤努斯表示,探讨普惠金融,实际上避免的是金融的排斥性。尤努斯创立的格莱珉银行模式,在孟加拉的成功推行为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提供了范本。以格莱珉银行为代表的普惠金融,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包容性、可覆盖性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格莱珉银行为代表,在普惠金融发展初期,主要将目光聚焦于农村,重点关注农村赤贫人群,给农村妇女发放微型信贷,帮助其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而随着多年来对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则赋予了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更多新的内涵。

  结合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富民银行董事长张国祥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普惠金融市场,在发展中会诞生出多个不同的普惠金融模式。当下,国内普惠金融的探索内容包括小额贷款、融资担保、保理租赁、互联网金融等各种业态。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但弱势群体也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也会不同。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表示,目前全世界至少还有20亿以上的成人还没有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金融氧气”不仅仅是农村赤贫人群需要,很多小微企业也需要。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也表示,在中国未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人群很庞大,既有无法解决温饱的赤贫人群,也有解决了温饱但正在经营企业、获取商机的小微人群,更有正在创业的工薪阶层等。

  因此,唐宁认为,中国普惠金融事业刚刚开始,在前进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从做小额贷款、微型贷款开始,解决的是信用建立、资金获取问题;其次,做综合金融,满足普惠金融受众存款、保险、理财的多样金融需求;最后,为那些未被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小微群体和贫困人口提供能力建设服务。

  微贷利率应保证商业可持续

  微型金融的利率水平,尤其是小额信贷在农村的利率,一直高于城市贷款利率,长期以来,备受各界关注。此外,社会上也不乏一些打着普惠金融、微型金融之名的金融项目,实质上却慢慢走上高利贷模式。因此,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坦言:“在大家的直观感受中,做普惠金融的小额信贷利率一直偏高。”

  随着普惠金融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机构认识到,实现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做到商业可持续。微型金融的利率问题并非越低越好,理想的微贷利率,是要将各项资金成本涵盖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发展早期,资金成本相对会比较高。”唐宁表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机构,有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张国祥表示,实现普惠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还需要考虑不良资本,即损失率。

  因此,在商业可持续的背景下,尤努斯认为,定义“微型信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贷款利率,微型信贷公司的贷款利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资金成本;第二部分是运营及其他成本;第三部分是少许盈余。区别“微型信贷”和“高利贷”的关键,就是看利率水平。他说,当贷款利率等于资金成本加小于10%的溢价时,处于绿色地带,值得鼓励和倡导;当利率等于资金成本加10%到15%的溢价时,处于“黄色地带”;若高于15%的溢价,则不是“微型金融”,而成为“高利贷”。

  数字技术助推创新升级

  实际上,无论是构建多层次、多范围的普惠金融体系,还是降低小额信贷的利率,创新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与会专家表示,新技术的推广,是普惠金融的核心。

  段应碧表示,技术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景值得看好。近年来,创新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随着G20峰会推出《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数字技术将继续为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推波助澜。

  “未来,好的普惠金融应在支付、理财、保险、融资、信贷、信用领域都应有所涉及。”陈龙说,没有技术和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可能只是一个梦想。他表示,当下做普惠金融,可以和供应链金融深度整合。互联网平台可以和涉农产品企业、农户、保险公司等合作,涉农企业可以收购农产品、保险公司为其提供担保,这样既解决农户定向资金需求,也降低了金融风险,然后将农产品放到电商销售,从而将农产品供应链整体打穿。

  此外,用生态金融来延续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是普惠金融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张国祥表示,普惠金融除了解决吃饭问题,还应该解决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生存环境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对普惠金融的要求也在升级,而产业生态也需要升级。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只有进入到生态链,才能真正改善生存环境。因此,如何将普惠金融和其他金融融合,建立更大的金融生态,值得行业进一步关注。(见习记者 陈彦蓉)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