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放贷 消费金融迎新浪潮

来源:金融时报2017-01-22 11:09:00

  从国内近两年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商巨头迭代发展的消费金融产品引领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借助品牌效应向行业输出技术、产品、服务能力,带动了一批互联网金融平台、零售企业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场景挖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017年一开年,消费金融便延续了2016年的发展势头,成绩依旧亮眼。工商银行推出“工银融e借”正式进军消费金融领域;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推出新产品“马上有钱联盟”。

  在大众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的过程中,消费金融通过不断创新的新技术与新模式,已发展成为金融领域的又一“蓝海”。

  数据技术驱动创新发展

  《消费金融技术驱动洞察报告》中指出,技术驱动模式的锋芒初现,尤其大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的引入为行业发展增加了更深层次的技术驱动力。可以说,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消费金融创新升级的源动力。在新技术的驱动下,消费金融实现了产品迭代、功能延伸以及服务效率的提升。

  以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发展路径为例,其构建了以数据、技术、效率为核心的多层次服务模式,在满足消费者体验产品这一基础需求的同时,运用数据技术改变行业生态,提升金融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诺远科技副总经理梁科桦表示,场景建设和风险控制是消费金融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因此对于数据的沉淀加工以及技术创新将是机构发力的地方。

  “很多机构提供了很多种消费金融产品,但最终是否能让消费者和消费场景通过金融服务提升消费闭环的效率则很重要。”在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看来,未来在消费金融里,一定是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通过高度的集约化、自动化来实现规模化。

  消费金融产品的定价是一种对风险的定价,在创客金融总裁助理陈浩看来,2017年多家消费金融机构展现风控技术以及风控能力的同时,消费金融服务的成本将逐步下降。而相对风控能力较弱的机构将会被淘汰。

  可以说,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纵深发展,市场中竞争主体越来越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挖掘其应用价值,将成为机构未来获客、场景、风控发展制胜的关键因素。

  用户需求驱动消费升级

  刺激消费升级,满足不同群体客户多样化、个性化消费信贷需求,是开展消费金融服务的根本目的,其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也是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

  《2016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消费金融客户以初入社会、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61.41%的客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超过一半的用户信用卡额度为零。在信用卡额度有限或者没有信用卡的情况下,消费信贷为客户实现提前消费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这些年轻人中很多在传统金融机构里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但我们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模型对他们进行信用评估,帮助他们建立人生中的第一笔信用,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许凌说。

  消费金融服务在迎合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同时,也帮助其提升了消费能力。研究还显示,资质要求和审批难易程度,是客户选择消费贷款时的最重要因素。从目前市场中的消费信贷产品来看,客户申请时可通过现场填写与在线申请,近一半的消费信贷申请时间不超过一天,近八成在审核通过后的一天内放款,效率较高。

  在不断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下,2017年线上与线下的消费金融机构将继续发力,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翻番。

  品牌效应驱动能力输出

  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业内已形成了一批在社会上具有号召力的消费金融产品,如蚂蚁金服的“蚂蚁花呗”、京东金融的“白条”、苏宁消费金融的“任性付”、百度金融的“百度有钱花”等,品牌效应日渐凸显,打造高品质的消费金融品牌成为了不少线上零售电商的发展目标。

  当前,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服务布局涉及了白条、金条、白条+、小白信用、钢镚和小白卡等。许凌表示,“白条”实现品牌化之后,将更多地从产品变成技术能力,这种技术能力是对外输出和连接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桥梁。

  从国内近两年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商巨头迭代发展的消费金融产品引领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借助品牌效应向行业输出技术、产品、服务能力,带动了一批互联网金融平台、零售企业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场景挖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许凌表示:“做消费金融需要有开放的心态,我们在实践中开发出了一些成功的消费金融产品,之后愿意开放给银行,将产品、数据风控技术、用户运营和场景能力输出,让这些产品和银行做连接,提高‘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的能力,一起去服务用户,带动金融市场效率提升,促使交易成本降低,把整个消费金融行业蛋糕做大。”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