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支付行业上演重磅收购。国美金融科技以7.2亿元收购银盈通支付有限公司获得支付牌照,意味着支付牌照价格从2015年前的5000万,飙涨到7亿元以上。而在此前,央行在官网发布信息,截至2017年6月6日已有12家支付机构被注销。
看似相隔很远的两件事,却有着内在联系。业内人士认为,支付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洗牌期,且马太效应明显,加之银联等老牌巨头的回归,将给未来支付市场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支付机构迎洗牌期
央行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6月6日,今年已有12家支付机构被注销,3家因业务违规被注销,1家主动申请注销,其余8家均因业务合并被注销牌照。目前,市场上支付牌照的数量为258家。
“此次支付牌照大部分属于合并撤销,数量的适当减少属于正常现象,对行业并不会产生大影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央行先后分八批发放了270张支付牌照,且每张牌照有效期为5年,根据最新的监管要求,隶属同一集团或股权重合的支付机构牌照需要合并。因此,在每个批次的牌照到期续展前,都可能会出现相同的合并注销情况。
“随着央行对支付牌照的收紧,以及获得新支付牌照门槛的提高,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网贷之家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则认为,未来小的无牌公司,或是有牌滥用的公司正在并逐渐会被治理,整个行业进入一个存量的洗牌期。“也就意味着,已经成为寡头的公司会越来越强,想创新的小公司能博弈的空间会被挤压得越来越少。”
“剩余的机构一方面靠差异化竞争,在细分领域,如航旅、互金理财等场景取得一定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行业并购整合加速,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紧俏,收购价格飙升。”薛洪言表示,规模效应下,C端市场被几大巨头占据,已没有太多发展空间,而针对企业的B端市场还有一定机会,因为企业端支付是一种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未来将成为中小型支付机构发力的重点。
三大巨头“酣战”在即
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历经“风雨”的同时,其中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移动支付市场,同样进入“酣战”状态。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1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091.2亿元,对比2016年一季度的5.97万亿,同比增长214.9%。
移动支付的市场空间依旧非常广阔,就是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已迅速被支付宝和微信占据。《报告》显示,支付宝和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腾讯金融,分别拥有今年一季度移动支付市场53.7%和39.51%的份额,二者合计高达93.21%。此前银联力推的、以Apple Pay为代表的银联云闪付,则已经见不到踪影。
记者注意到,面对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已经被占领的局面,银联日前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同时,银联联合各方推出“62银联云闪付”活动,6月2日至6月8日,在全国100多个知名品牌的近十万家商户,享受全场6.2折或满额立减等优惠。
在业内看来,银联此次推出这一系列的重磅活动,除了高调宣布正式开启二维码支付市场外,也志在重新夺回支付市场,可以说,三大巨头开始掀开“三国杀”战局。
“长期来看,银联的二维码支付影响会越来越大,且有可能会成为继支付宝、微信之后的第三大势力。”薛洪言认为,虽然银联前期在支付领域布局较慢,且在产品运营和场景上与其他巨头有一定差距,但它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此次通过如此巨大的优惠折扣,来培养用户习惯,如果能够形成长期粘性的话,对现有的市场格局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