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联移动支付战略失误大损失惨 “亲爹”险成出局者
2017-06-08 09:40:37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许炀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8日讯:眼下,“扫一扫”的支付习惯正成为主流。当人们拿出手机使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扫码支付时,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二维码支付在国内最早是银联研发的。然而,作为二维码支付的“亲爹”,银联没有把握住好时机,并未最先被普遍应用于自己。 

  数据显示,支付宝和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财付通拥有今年1季度移动支付市场93.21%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眼睁睁看着将被踢出局,银联开始焦虑了。也许是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时候,银联找来了一群小伙伴,还打起了“安全牌、国际标准牌”。 

  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在京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此外,以京东、美团、大众点评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场景也被银联拉入“朋友圈”,数亿活跃用户可通过其App扫描银联二维码支付。 

  随后,在银联“62节”上,线上和线下的活动推广并不尽如人意。线上成了“羊毛党”的狂欢,线下一些店员并不知道如何扫描银联二维码支付,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的收银台还遭遇了系统卡壳,导致顾客无法支付。 

  银联一直在移动支付领域苦苦探索,此前推出NFC进军移动支付市场,又联合苹果、三星、华为等推出了ApplePay、Sam-sungPay、HuaweiPay,但是结果并不理想,银联希望通过此举扭转其在移动支付战场中的不利局面。 

  要介入已被支付宝和微信占据九成以上的二维码支付市场,银联需要的不只能是“勇气”。分析认为,尽管此次银联二维码打通了各商业银行的二维码支付渠道,但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宝的支付习惯已经养成,也形成了一定的客户粘性,转向银联二维码的概率能有多高?不少行业人士对此并不乐观。银联的胜算有多大,要看其后续的推广力度、持续度以及用户习惯的改变等,这些都有待考量。 

  就未来市场份额的预判、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在推广优惠方面的打算以及持续力度、如何突破现有市场格局掌握主动权等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银联,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银联带着朋友们“反击”

  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行、银联几乎已全面落后于支付宝、微信支付。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显示,2017年一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环比增长46.78%。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包含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一季度市场份额分别为53.7%和39.51%,两者共占据市场份额93.21%,保持绝对“双寡头”优势。 

  据悉,二维码支付在国内最早是银联研发的。中国银联负责人此前表示,银联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内金融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直以来都在联合境内外产业各方积极研究、探索包括二维码支付在内的各种创新支付模式。 

  银联要把失去的拿回来,面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大蛋糕,多次调整策略,由NFC支付转战二维码支付,由“银联钱包”转向银行App端,试图扳回一局。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拓展二维码支付市场,被业内认为是银联对两大第三方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反击。 

  银联有关人士称,相较于市场上其他二维码支付方式,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具备三个主要特色:一是安全性更高,采用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安全级别较高,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二是服务更完备,配备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保障使用无忧;三是境内境外通用,银联国际正积极推动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境内持卡人经常出行地区的二维码业务,计划率先在香港、新加坡支持云闪付二维码业务受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银联上线云闪付二维码仪式致辞中指出,从安全性看,经过产业各方对二维码支付技术及安全规范充分论证,建立了完整的业务规则、技术标准、风险控制等全链条业务体系。 

  移动支付战略的不顺 

  近年来,移动支付一直保持着井喷式增长。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达257亿笔,金额15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45%。 

  其实,对于庞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银联觊觎已久。在2015年12月,中国银联便推出基于NFC的HCE和Token技术的云闪付。可惜,银联的NFC支付并没有掀起太多水花,叫好不叫座。 

  眼看大半壁江山已经落入他人之手,银联不得不重新审视最初的策略。由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用户量大,普及率高,而NFC对硬件要求高,且支付场景少,二维码支付的使用率已大幅领先于NFC手机支付。 

  其实,让银联后悔不已的还有,作为二维码支付的“亲爹”,自己没有抓住机会。 

  《经济观察报》报道称,二维码支付在国内最早是银联研发的。这种诞生于银联实验室的支付方式,却并未最先被普遍应用于银联。2013年7月份,中信银行推出第一期二维码支付业务,同一年又推出“异度支付”,并未能引起市场关注。 

  然而,这种创新探索于2014年3月戛然而止。彼时,央行以二维码支付安全性存疑,需要等待安全验证为由,联合工信部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服务。银行、银联的二维码支付在市场中暂时偃旗息鼓。 

  2014年9月,支付宝、微信支付即再次布局二维码支付,如今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已能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支付。随后多家银行的手机客户端都设有扫码支付功能,但使用该功能的用户极少。2016年7月,工行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成为国内首家具有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目前,已有工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银行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不过,市场占有率并不高。 

  银联胜算几何? 

  中国是全球扫码付最发达的国家,二维码其实由来已久,但它与线下支付联系在一起,并让广场舞大妈也养成扫一扫结账的习惯,不过用了三年时间。 

  支付宝和微信已在移动支付市场获得大部分市场份额,用户黏性非常强。虽然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确实有着较强的优势,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用户习惯已然形成。 

  在5月27日银联发布会之后,银联62活动反攻首日便遭遇系统卡壳,上海一家大型超市卜蜂莲花的收银台,挤满了买单结账的顾客,无奈收银员扫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无法支付。在线下体验中,甚至有店员并不知道如何扫描银联二维码支付。如此看来,线下的店员培训以及硬件上仍存拖后腿的现象。 

  不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认为,支付工具的竞争,主要障碍就两个,客户基础和接入场景。银联此次推出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把各大银行App的客户变成自己的客户,解决了客户基础的难题;银联庞大的线下POS布局也解决了接入场景数量的问题。从基础和实力上看,银联二维码与第三方支付巨头相比,是旗鼓相当的。 

  银联即将开启二维码地推模式。前期侧重于商户受理,用户被扫码的模式;接下来带有银联的付款码也会遍布大街小巷。然而有媒体分析称,银联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沉淀收益”用来做贴补拓市场,也形不成自己的生态圈变现客户价值。云闪付难以突破现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导的市场格局、掌握市场主动权。中国经济网也就此事采访中国银联,但是银联方面未回复。 

  不管怎样,“弯道超车”不易,银联想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必须花力气和时间。 (记者 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