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已形成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三足鼎立”格局——
▲ 商业银行利率水平低,存量客户庞大;消费金融公司风险容忍度更高,覆盖人群更广;互联网公司则在消费场景客户引流方面占得先机
▲ 三方之间并非“你死我活”,而是“竞合”“互补”的关系。在三方崛起的背后,是消费金融服务分层的必然结果,也有助于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格局
4月4日晚,一则“消费贷款利率打折”的消息在朋友圈快速传播:中国工商银行宣布,4月5日至14日,办理12个月(含)以内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可在原利率基础上打6.7折,相当于年化4.35%,即1年期贷款1万元日息不足0.7元,远低于市场上常见的“万五”利率水平。
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的“低息”发力引发各方侧目。当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三方各具优势。其中,商业银行利率水平低,存量客户庞大;消费金融公司风险容忍度更高,覆盖人群更广;互联网公司在消费场景客户引流方面抢占先机。与此同时,三方也各有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三方之间并非“你死我活”,而是“竞合”“互补”的关系。在三方崛起的背后,是消费金融服务分层的必然结果,也有助于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格局。
国有大行:
低利率+存量客户庞大
消费金融市场主要分为3个层次:以房贷为代表的长期市场,以车贷为代表的中长期市场,短期消费贷款市场如装修、旅游、租房等。目前所说的“消费金融”特指“短期消费贷款”,不涉及房贷、车贷,其盈利模式仍以利差为主,根据监管要求,所借资金严禁进入证券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严禁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
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对消费金融关注较少,更注重房贷、车贷业务。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利润稳定器”作用逐步凸显,多家银行纷纷进军这一领域。
银行的核心利器是“低利率、高额度”。事实上,工行早在今年1月份就正式推出了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品牌“工银融e借”,日利率万分之一,额度最高80万元。相比之下,按监管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可贷上限为20万元。
当时工行已在资金价格上让利,贷款1万元日息约1元,市场平均水平约5元,此次该行再度以6.7折让利,商业银行的底气从哪儿来?
“能否拥有稳定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是关键,银行在资金成本上更具竞争力。”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杨芮表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股东存款、同业拆借,但受到监管对资本的限制,例如同业拆入资金不得高于资本净额的100%。
对于蚂蚁金服“花呗”、京东金融“白条”等产品背后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其主要资金来源是小贷公司、自有资金、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存量客户,获客成本相对较低。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在支付链条上已沉淀了1.2亿张信用卡数据,目前网银用户和手机银行用户已分别达2亿和1.6亿,潜在贷款群体庞大。
虽然拥有上述优势,但商业银行做消费金融仍有局限——授信客户门槛较高。例如,工行基于风险管控考量采用了“白名单”管理模式,并非所有客户都有资格申请贷款。
“这和风险承受度、监管规则有关。”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商业银行要遵守《商业银行法》,消费金融公司则需遵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一系列监管指标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偏低,经营更加审慎。
消费金融公司:
用户覆盖面更广
银行无法覆盖的人群如何获得消费贷款?消费金融公司应势而生。
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4地开展;2013年9月份,新增12个试点城市,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15年6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
按照监管规则,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容忍度相对较高,在开展风险定价时确保能全面覆盖风险即可,其中包含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回报要求、市场价格等因素,相应地其贷款价格也较银行更高。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由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出资组建,于2015年3月份正式开业。该公司总经理章杨清表示,目前公司用户涵盖了传统银行业务覆盖不到的低学历、中低收入年轻人群,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客户占比72%,34岁以下客户占比83%,户均贷款约5000元。同时,招联公司的业务已触及金融服务不充分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等地区,合计客户占比63%。
“增加细分市场的金融服务供给,促进国内消费信贷市场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说,“小额、分散”是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坚持的原则。
然而,没有商业银行庞大的存量沉淀客户,消费金融公司如何获客?
从实践看,早期成立的机构更注重深耕线下,与当地商户合作。2010年3月份开业的锦程消费金融公司由成都银行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共同出资组建,目前在成都当地的合作商户已超过1000家,涉及装修、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美容整形、牙齿矫正等领域。
相比之下,近期成立的机构更青睐“纯线上获客”,致力于搭建多元化线上消费场景平台。较为常见的途径是引流股东客户资源。例如,招联公司将消费分期业务与母公司招行、中国联通的线上线下多个商圈打通,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分期购合约机”,用户可申请零首付免息分期购买联通合约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直接面向个人,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这部分客户往往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据监管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应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业务办理中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互联网公司:
消费场景抢先机
“依消费场景而生”,这是互联网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最鲜明的特点,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资金驱动”不同,属于“场景驱动”。但是,当下部分互联网公司迅速扩张的“现金贷”业务却面临着暴利收入、违规催收、监管合规等挑战,风险亦不容忽视。
在“场景驱动”的先行者中,蚂蚁金服“花呗”和京东金融“白条”最为典型,前者脱胎于淘宝电商平台,后者则借助京东商城平台,都是在购物结算场景中嵌入分期付款的借贷业务。
以京东白条为例,消费者在京东网站选择白条付款,可以最长赊账30天,即免息延后30天付款,或者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目前费率0.5%。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种消费金融模式下,消费者无法提现或转账,借款直接打给对应的商家,相当于锁定借款用途。
如果消费者有现金借贷需求怎么办?在此“商机”的驱动下,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种被称为“现金贷”的消费金融模式快速扩张,入场者众多。虽然监管仍对“现金贷”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实践看,其多指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纯线上、不限制借款用途的小额信用贷款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涉足现金贷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已达千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各路资本青睐现金贷,原因之一是潜在的暴利收入。当前大多现金贷产品按日计息,如果借款1000元,一周后还款1100元,虽感觉只多了100元利息,但换成年化利率已超过500%,相当于钻了用户对短期借贷利率不敏感的空子。
更重要的是,平台的风险防控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准入不严,容易导致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形成滚雪球式债务。日前,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首次提到“现金贷”,强调要做好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对此,消费者在选择现金贷时要格外谨慎小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