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瑶服饰——指尖上的技艺传承(组图)
2017-04-13 13:49:52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李胜兰

红瑶服饰——指尖上的技艺传承(组图)

红瑶嫂晒衣演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新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生活着一支喜穿红衣的瑶族部群——红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一个分支,每到农历的六月六,红瑶村家家户户都要把传统漂亮的民族服饰拿出来晾晒,多彩的服饰点缀在瑶寨的各个角落,犹如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红瑶服饰承载了红瑶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跨越千年的长河,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文化底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那么,这些服饰是如何制作的?如今这些瑶族的阿姐阿妹又是如何在瑶寨坚守并传承着自己的手工技艺瑰宝的?

  每年的农历六月六,龙脊镇黄洛瑶寨的姑娘阿嫂们,都要把自家的民族服饰拿出来晾晒。这里的瑶族妇女们有留长发的习惯,喜欢穿着自己手织的红瑶服饰。在当地旅游业的带动下,晒衣也演变成一种节庆,融入到了瑶乡风情的表演中。瑶族的阿姐阿妹在舞台上穿着美丽的民族服饰,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着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

红瑶服饰——指尖上的技艺传承(组图)

潘继凤在织布。

  潘继凤是红瑶服饰制作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正在制作一套瑶族服饰的她,拿起了一件半成品,一边展示一边为记者介绍说:“我们民族的刺绣,各方面都是不同的。这是衣服,绣的是十字绣、反面绣。这些全部都是山里的动物、花草、龙、鱼和鸟。还有一些图案,比如双龙抢宝和老虎爪印。”关于瑶族服饰上的老虎爪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代一个皇帝走山路,突然一只猛虎朝他扑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路过的瑶姑用箭将虎射倒,救了皇帝。为了感谢她,皇帝用刀砍下虎爪,沾上虎血盖在瑶妹的衣服背后。从此,虎爪就成为了瑶族妇女花衣背部不可或缺的花型图案。瑶族服饰的布料以青色为底,需要在布眼上一针一针地挑绣。技艺十分复杂,没有相关文字记载,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潘继凤也是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穿针引线的本领。她说:“从小就开始学习了。一般九岁、十岁开始学拿针,十多岁慢慢绣花。我是九岁开始,十二岁就开始会了,对刺绣特别感兴趣。我们姐妹多,我妈帮我们绣不了那么多,所以我出嫁就得自己办嫁妆,自己学着绣。”

红瑶服饰——指尖上的技艺传承(组图)

采访潘继凤。

   潘继凤介绍说,瑶族服饰制作工艺一般分为纺纱、织布和织锦三部曲。织布机虽然普通,但要想将经线、纬线、梭子和脚蹬这些机关手、眼、脚协调地操作起来,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此外,还要经过蜡染工艺将布料染色,最后还要编织腰带。像潘继凤这样手艺娴熟的瑶嫂,制作完成一整套瑶族服饰也要花费三年的时间。

  如今,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的传承人,潘继凤每天除了操持家务以外,还要教授红瑶服饰的制作技艺。她说:“工作很多,自己要织、要绣,还要带徒弟。徒弟也蛮多的,这个村子里面基本差不多都会了,但不全会,有些会织,有些会绣。慕名前来的人也很多。有些年轻人不想学,我要告诉她们,要学绣、懂织,这样服饰才可以传下去。我们的手工有很多种,有织有绣,有平绣、十字绣,很麻烦,还有蜡染也有很多种,我要慢慢来,慢慢教她们。”

  2014年,红瑶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除红瑶服饰外,龙胜本地还有很多珍贵的民俗文化,以侗族草龙草狮为代表的多种项目也分别入选了桂林市级和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保护。为了将文化传承下去,该县专门成立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指挥部,投入专项资金,挖掘保护非遗文化,发扬民族瑰宝。龙胜各族县宣传部负责人蒲庆峰介绍说:“民族文化是龙胜各族人民的根,是龙胜特色旅游的魂,必须要把民族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开发利用好。基于此,2014年县里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门来做这个事情,从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医药、养生之道等一系列的研究中专门形成相应的书籍和大量的文字资料,为后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红瑶服饰——指尖上的技艺传承(组图)

红瑶服饰。

  据介绍,该机构成立后,龙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征集采录手稿近400万字、录音资料22件、影像287份,收集各类非遗文化名录1043个,先后出版了如《龙胜各族民歌集》、《桑水花歌》、《龙胜红瑶》等书籍。除此之外,龙胜还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等多种保护活动,依托学校和乡村少年宫,把瑶绣、侗族的草龙草狮等民俗技艺带进课堂,通过从小培养孩子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奥地利记者俱乐部主席、《立场》杂志主编弗雷德•图恩海姆教授在拜访过龙胜后感叹道:“此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里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很多年轻人都热衷于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展现,有意识地传承本族文化。这种传承和发扬既表现在文艺表演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劳作中。”

  除了教授附近村庄女孩子们传统的瑶绣技艺,潘继凤还曾把蜡染培训班开到了县城,很多人慕名前来学习。甚至还有外地人向她讨教过瑶绣的技巧,很多人都学会了瑶王印的绣法。说到未来瑶族服饰的发展与传承,潘继凤道出了一个心愿,她说:“我有个心愿,我准备开个班,集中带她们,让她们每个人都要既懂得绣、也懂得织,做到样样全部会。我有信心,把她们全部教完,这样手艺才能传下去。”

  如今,每年的晒衣季俨然已经成为了红瑶人民晒幸福和晒欢乐的时刻。相信不久的将来,瑶乡独特的魅力定能吸引更多人来到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红瑶的手工技艺瑰宝也会在更多人的关注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