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梦凡):4月4日,为期5天的“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圆满结束,全国50余家网络媒体逆着时光探寻陕西历史文化,从近现代文化起步,追溯周、秦、汉、唐古风古韵,落脚在黄帝陵寻根祭祖,一路领略体验陕西省灿烂的现代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借此契机讲述陕西故事。
行程中,媒体采访团分别观看了现代秦腔戏《易俗社》、话剧《白鹿原》、佛文化互动体验式演出《法门往事》三场大型文化演出,余音绕梁的经典秦腔唱段、陕西方言演绎的关中历史变迁、360度全景呈现穿越千年的佛文化,让媒体采访团深深折服于陕西文化魅力的同时,纷纷赞叹:“陕西文化被演活了!”
现代秦腔戏《易俗社》(王梦凡 摄)
保留梆子腔糅合新剧目 《易俗社》传播多彩民俗文化
现代秦腔戏《易俗社》讲述了西安易俗社从无到有、从有到辉煌一路变迁的故事,以及创始人如何齐心捱过战争岁月,将传统戏剧安全传承到和平年代。故事简单易懂,虽不见浓墨重彩的脸谱。但一开腔那正宗的秦腔唱法,结合演员们投入的演绎,观众仿佛亲历了那段峥嵘岁月,为秦腔之衰败愤慨,为秦腔之辉煌鼓掌。剧目不仅拉近传统艺术文化与观众的距离,还从故事的点滴中,展现了关中多彩的民俗风情。
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天表演现场座无虚席,除媒体采访团外,还有很多当地市民主动前往观看。这侧面证明了,西安易俗社对戏曲的改良工作到位,当地市民认同秦腔艺术的新转变,能让秦腔文化走的更远。
据了解,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创始人为孙仁玉,该社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田汉先生说,易俗社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可以和英国皇家剧院,俄罗斯芭蕾舞剧院齐名,”国家一级演员、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表示,易俗社如今已经是秦腔这一传文化非常重要的精神标识,在剧目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传承剧目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迄今为止,易俗社还是在演自己的戏,坚持创作。
惠敏莉认为,在新的时期,易俗社要作为一个讲好陕西故事的宣传窗口,必须做好精品剧目再推介、再发展、再创造,把秦腔更好的传承下去。
话剧《白鹿原》(王梦凡 摄)
《白鹿原》坚持内容原汁原味 吸引年轻人体验陕西文化
看完话剧《白鹿原》后,来自福建东南网的媒体同行连连赞叹:“太震撼了,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田小娥、黑娃、鹿兆鹏等这些人物,都跟我在书上看的一模一样!”
话剧《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由孟冰编剧、胡宗琪导演,并由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出演。该剧以地道陕西方言表演,配乐则融入古朴苍凉的秦腔、老腔,勾勒出一幅陕西关中农村社会历史变迁的画卷。
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没有明星加盟,没有过度颠覆,原汁原味的呈现了最真实的白鹿原,演员们将关中农村近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全体起立,向该剧全体演职人员致敬,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后,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话剧《白鹿原》的制作人李宣接受采访时提到:“在二度创作中我们始终尊重原作,恪守戏剧良心,不迎合市场,力求原汁原味地讲好故事。在创作前期,我们做了长达3年的功课,而拍练只用了1个月。这个版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明星,因为话剧艺术是一个综合艺术,它不是强调某一个人,更看重一个团队的力量。”
一部没有明星大腕出演的戏,却成就了最真实的白鹿原,究其原因,大概是只有老陕身上,才有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才有那种不怒自威、外儒内刚的骨血气。
李宣表示,这部剧的创作可以说开创了国内话剧史发展的两个先河,一是国内首部话剧驻场演出,二是一剧两演模式(一个版本是3.5小时,一个是2个小时)。媒体采访团观看的这部,是针对旅游市场专门定制的2个小时的演出版本,也是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感受白鹿原,感受陕西文化。
佛文化互动体验式演出《法门往事》(王梦凡 摄)
360度沉浸式观演 《法门往事》让观众融入舞台
久负盛名的中国佛教圣地法门寺,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寺院,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两千年来,由于供奉的佛骨舍利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它在中国佛教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成为继兵马俑之后又一个“陕西文化符号”。
媒体采访团走进法门寺,观看《法门往事》,直面一场轮回千年的佛文化历史,与演员同呼吸,同感受,体悟那淹没于历史中的一段段法门往事的同时,感叹陕西这次反传统的旅游演艺新尝试,好评如潮的背后,体现的是历史文化不再是搁在高台上的死物,而是转变为展现在群众眼前的,活灵活现的实体。
据了解,《法门往事》是根据白阿莹散文《法门寺之佛》改编,整个演出共设置舍利东行、与愿、无畏、降魔、禅定和光明圆满六个章节,时间跨度自唐代、明代、民国、近代至当代五个时期,同时演出融合多媒体声光电技术,将现实与虚拟结合,向观众展现“痴僧”、“朱子桥将军”、“良卿法师”等人舍身护法的传奇故事。
全剧在法门寺景区合十舍利塔北厅7300㎡的立体空间、六大演区中展开叙事。观众在不同演出空间穿行,在不同故事中感动,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影像里寓情于景,在7452座佛龛打造的超大规模布景中感受庄严肃穆的佛家氛围,亲身经历不一样的演出体验。
这种互动体验式表演是旅游演艺的一次新尝试,一方面为陕西法门寺景区旅游贴上新标签,塑造新文化和新形象。另一方面,也给陕西的文化旅游提供新思路,将传统文化改造创新,紧跟时代变迁脚步,结合新手段,未来会给陕西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开辟一条崭新的通道。
活动期间,贾平凹在接受采访时称:“任何人与任何文化都逃不过时代的选择,但那些真正精华的东西不会消失。”陕西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经过一系列创意包装后,让古板的历史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受众面前,在不丢失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赋予它新的灵魂,也更有利于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