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征信业务牌照下发情况一直备受关注。继4月下旬在公开活动中透露“8家个人征信企业无一合格”后,日前,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在谈及相关议题时进一步表示,征信平台要少而精、少而强,如“踩红线”将承担法律责任。
万存知称,中国应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不过在相关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则信息共享平台不宜太多,否则会对信息分享造成阻碍。征信平台少而精、少而强,为的是信息更集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进一步分析称,目前来看,各个信息平台、各个商家主要都是负责自己的信息,不进行共享流通,信息误导现象严重,过多的征信机构会割裂各自的流通性。
这一现象被业内称为“数据孤岛”,指个人在单位或平台上留存的征信数据相互之间不互通,从而形成像一个个孤岛一样的数据群,造成数据难获取。有征信公司创始人表示,数据孤岛的形成是天然的,首先这些数据的所有权是产生数据的个人,而非各个平台,因此平台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征得个人同意;其次每个公司平台掌握这些数据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因此不可能轻易将这些数据共享出去。
但这也恰恰掣肘着个人征信平台的发展。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信息共享是个人征信机构最核心的商业原则。黄震还以美国为例介绍道,美国的征信市场只有3家主要公司。
事实上,因为贷款规模的扩张,征信业早已成为一片蓝海。据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发布的一份中国征信市场年度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贷款规模为1121.1万亿元,持续的增长为征信奠定了市场基础,征信平台也随之遍地开花。
2015年1月,中国央行下发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但时至今日,中国首批个人征信业务牌照仍未发出。万存知在4月末的公开活动中解释称,社会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空前高涨,对8家机构要求更高了。此外,这8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监管要求差距较大。
黄震进一步表示,如果做征信,要符合国家一系列做征信的指标,比如说像央行的征信中心,对数据的接口、内容等,都有非常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同时,出于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考虑,监管对试点的平台内部一系列的合规管理、保密要求、安全等级要求,也都非常严格。
此前业内就不断呼吁要抬高征信平台的准入门槛,不是谁都可以去做,否则人们相当于处在“裸奔”状态。黄震也认为,个人征信比企业征信门槛又高得多,因为涉及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保护等,一旦泄露,或者管理、运用不当等,可能触及到刑事管理风险。
“借款人的信息有隐私属性,也有财产权属性,需要加以保护,不能轻易让步。”万存知再次强调,信用服务提供者在共享相关信息时需通过当事人本人授权,否则就是违规违法,一旦有机构在这方面踩到红线,将承担法律责任。(记者 闫瑾 程维妙)